[发明专利]锦纶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4729.3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0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伦;齐坤堂;余晓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40 | 分类号: | D03D15/40;D03D15/283;D02J1/08;D03D13/00;D02H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俞春雷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锦纶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锦纶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锦纶织物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细旦复丝,所述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整经、经纱上浆、织轴准备、上机织造步骤,所述整经步骤中,对所述经纱进行加网络处理,用于增加所述经纱的网络点数。本发明的锦纶织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在整经过程中对细旦复丝经纱进行加网络点处理,增加经纱的网络点数,增加纤维的集束性、抱合力和强力,避免整经和后续步骤中出现断经而无法生产或制备的面料品质不高的问题,能够用于制备7D~12D细旦复丝的超轻薄面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细复丝锦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超轻锦纶织物。
背景技术
服装面料的流行趋势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早期人类的着装是为了蔽体、防寒等,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面料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展现视觉美,还需触觉好。现有化纤面料,其最初始的原材料大都来自石油;而石油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的面料越厚重,所耗用的石油资源就越多。且近几十年,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快速建设、碳排放的增加,全球的气候变暖。基于这些原因,在服装功能不减的同时,让面料变得更轻、更薄,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常用的服装面料,面料的重量已从150g/m2~200g/m2下降到80g/m2~130g/m2;也有更轻的达到35g/m2~40g/m2的面料,但是其面料的撕破强力达不到9N;现在面料的厚度0.1mm~0.7mm。这些机织面料实现的方式,一般是经纱较细,纬纱较粗,面料的密度不高;还有是用通过上下两层的经纱按密度不同进行间隔排列的轻质机织物,它是利用连接经纱在将上下两层机织物成连接成整体的间隔机织物,形成一种疏松复合形织物结构;还有轻薄涂层、涂腊的锦纶织物,面料克重达到35g/m2~50g/m2,但涂层后的织物,面料的强力下降较大,满足不了使用的需求。
现有已经出现7D~12D的细旦复丝,用于织成面料后能够在保证面料的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面料的克重和厚度。但是超细复丝机织物生产困难,生产过程中容易断经,一般的企业都停留在试小样的阶段,大货批量生产不了,没有产量和质量可言,没有成熟的工艺进行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细复丝锦纶织物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7D~12D细旦复丝的超轻锦纶织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锦纶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锦纶织物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细旦复丝,所述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整经、经纱上浆、织轴准备、上机织造步骤,所述整经步骤中,对所述经纱进行加网络点处理,用于增加所述经纱的网络点数,使纱线上的网络更多更密。加网络处理为采用纱线网络装置如卡尔迈耶网络机等设备进行处理。
通过采用卡尔迈耶网络机在整经过程中对细旦复丝经纱进行加网络点处理,增加经纱的网络点数,增加纤维的集束性、抱合力和强力,避免整经和后续步骤中出现断经而无法生产或制备的面料品质不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细旦复丝7D~12D的锦纶长丝。7D~12D的锦纶长丝制备得到的面料手感、克重等参数性质更优。但是现有的制备方法无法将其制备长面料,采用本申请中增加经纱网络点数的方法并匹配具体的制备工艺,能够将7D~12D的锦纶长丝制备成面料,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整经步骤结束后,所述经纱上的网络总点数为18~30个/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整经步骤结束后,所述经纱上的网络总点数为20~25个/m。网络点数过少,无法制备面料或制备得到的面料品质差,网络点数过高,能耗及成本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47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底钻机用护帽存贮与释放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光学检测反应曲线优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