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6356.5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3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美玲;邹本泽;曾剑鸿;李超;叶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0;H02J50/8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郑特强 |
地址: | 201209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充电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包含主体单元、至少一无线充电线圈及多个有线充电单元。主体单元接收输入电能,并转换输入电能,以及提供至少一无线充电电能及多个有线充电电能。每一无线充电线圈耦接于主体单元以接收对应的无线充电电能,并通过电磁耦合为放置在无线充电线圈上的无线电子装置进行充电。每一有线充电单元具有线束以及位于线束两侧的输入端及输出端,输入端耦接于主体单元以接收对应的有线充电电能,有线充电电能经由线束被传输至输出端,并为连接于输出端的至少一有线电子装置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相应地,充电需求也随之增加。因应现今的生活特性,车载充电装置也越发普及。
为了同时满足无线及有线充电的需求,现有汽车中多配置无线充电器或者有线充电器分别供前后排乘客使用,且由于车体中前后的安装空间不尽相同,故将有多种不同型号的充电器。
由于涉及行车安全,车载设备的开发过程中,包含诸多认证及测试,其费用高昂,故车载充电器的数量将大幅影响成本。此外,充电器除了需要功率线束进行供电外,还可包含供通信及数据传输用途的线束,所设置的充电器将使车体内部的线束过多,进而使成本及占用体积增加,甚至影响其可靠性。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车载充电装置,实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其整合有线及无线充电,可大幅减少车载充电装置与车体间的线束数量,从而降低成本及占用体积,并提升可靠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包含主体单元、至少一无线充电线圈及多个有线充电单元。主体单元接收输入电能,并转换输入电能,以及提供至少一无线充电电能及多个有线充电电能。每一无线充电线圈耦接于主体单元以接收对应的无线充电电能,并通过电磁耦合为放置在无线充电线圈上的无线电子装置进行充电。每一有线充电单元具有线束以及位于线束两侧的输入端及输出端,输入端耦接于主体单元以接收对应的有线充电电能,有线充电电能经由线束被传输至输出端,并为连接于输出端的至少一有线电子装置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车载充电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公开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车载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车载充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本公开的有线充电单元的固定件的不同变化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车载充电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车载充电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车载充电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优选实施例的车载充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车载充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优选实施例的车载充电装置的电路架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充电电路的电路架构示意图。
图11A及图11B为图9所示的车载充电装置的实际应用例的架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公开优选实施例的车载充电装置被装设于汽车中的配置示意图。
图12B为本公开的车载充电装置与车体间的连线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车载充电装置被装设于汽车中的配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63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