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氧磷脂酶-1活性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2047.0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4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梁艳;赵畅;龚婷;吴年芬;舒芹;张雪娇;赵愿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张晓冬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脂酶 活性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氧磷脂酶‑1活性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试剂盒包括试剂R1和试剂R2;所述试剂R1包含:缓冲液、加速剂、Proclin 300、抗坏血酸氧化酶、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所述螯合剂为EDTA‑2K和/或EDTA‑2Na;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Emulgen A90、Emulgen A60或Emulgen43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试剂R2包含:缓冲液、甘油、对氧磷、叠氮钠、亚铁氰化钾和甜菜碱;所述甜菜碱选自BS‑12、BS‑14、BS‑18或BB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在不影响检测性能的情况下提高检测过程中针对血脂和溶血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还拓宽了所述试剂盒的线性检测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氧磷脂酶-1活性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对氧磷酯酶(paraoxonase,PON)是在1953年发现的一种存在于血清和肝脏中的水解酯酶。对氧磷酯酶能在体外催化酯解有机磷酸盐类、脂肪族类、芳香族羧酸酯类以及氨基甲酸酯类。PON基因家族至少包括PON-1、PON-2以及PON-3。其中PON-1是迄今为止在血清中发现的惟一同种异型酶,其在血清中能与高密度脂蛋白紧密结合,因此被认为在高密度脂蛋白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氧磷酯酶-1(PON-1)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存在于血液和肝脏的水解酯酶。研究证明,对氧磷酯酶-1能够水解脂质过氧化物,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饰,从而能够阻抑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
在血清中的对氧磷酯酶-1在监测脂类代谢、肝脏疾病、有机磷中毒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脂类代谢中,许多研究已证实在血清中的对氧磷酯酶-1可与高密度脂蛋白紧密结合,能对抗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性。国外有报道称在一些肝脏疾病中对氧磷酯酶-1的活性降低,其可作为监控肝脏功能的指标。
相关研究证实,对氧磷酯酶-1的活性改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相关,如在冠心病、肝脏病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氧磷酯酶-1活性显著降低。此外,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而高脂血症时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增多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会使血液中过氧化脂质不能及时清除,可能成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疾病将会导致对氧磷酯酶-1含量值下降,因此检测血清中的对氧磷酯酶-1活性可以作为冠心病、肝脏病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2型糖尿病等各类疾病的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
目前,国内外在检测对氧磷脂酶活性时主要是将对硝基苯乙酸乙酯作为底物,但使用该底物在测定过程中易受干扰物影响,且灵敏度较低。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血脂样本越来越多,特别是临床溶血样本也很常见,而这些样本都会对对氧磷酯酶-1活性的检测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
因此,亟需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对氧磷脂酶-1活性检测试剂盒。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氧磷脂酶-1活性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对氧磷脂酶-1活性检测试剂盒,基本检测原理为利用对氧磷脂酶-1水解特异性底物(对氧磷)而生成对硝基苯酚,生成的对硝基苯酚在405nm处吸光度上升,而上升的速率与待测样品中的血清中对氧磷脂酶-1的浓度(血清中对氧磷脂酶-1活性)成正比。本发明通过在试剂盒的试剂R1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螯合剂,从而在不影响检测性能(如:精密度、稳定性等)的情况下提高检测过程中针对血脂和溶血的抗干扰能力,并且通过在试剂R2中加入甜菜碱,从而不仅增加了底物(对氧磷)的溶解性,同时还拓宽了本发明提供的对氧磷脂酶-1活性检测试剂盒的线性检测范围。
本发明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氧磷脂酶-1活性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R1和试剂R2(试剂R1和试剂R2是彼此独立的);
所述试剂R1包含:缓冲液、加速剂、Proclin 300、抗坏血酸氧化酶、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所述试剂R2包含:缓冲液、甘油、对氧磷、叠氮钠、亚铁氰化钾和甜菜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2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挞馅皮挤压成型机构
- 下一篇:一种稳定性强的救援用定位绳索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