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目摄像头的人体体重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9315.3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7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梅栋;吴迪;付园园;尹高;齐宪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60 | 分类号: | G06T7/60;G06N3/08;G06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董永辉;李玉琦 |
地址: | 51803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摄像头 人体 体重 识别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案涉及人工智能,提供一种基于单目摄像头的人体体重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控制单目摄像头对焦人体和两个标记点,两个标记点水平间隔设置在人体两侧的背景墙上,拍摄画面中显示有人体区域框,人体置于人体区域框中;判断当前帧的人体最小外包矩形区域和拍摄画面中的人体区域框的IOU是否大于预设的交并阈值,若大于则继续执行,否则提示重新对焦;控制单目摄像头拍摄包含人体和两个标记点的图像,将图像输入Cascade RCNN网络模型进行人体区域的识别,输出人体最小外包矩形区域掩模;以人体为中心分割出预分割图像送入经过训练的体重识别模型,输出体长和体重。本发明不需进行人体三维重建即可获得体重信息,对背景干扰也较鲁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目摄像头的人体体重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5G的推广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人们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智能应用,尤其随着网购和各种短视频软件兴起,移动设备为代表的移动端设备提供了从音频、视频到3D建模等各方面功能。很多智能移动设备都内置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在一些场合,需要在线获取人体的体重和体尺信息,例如一些商场和网购平台开通了虚拟试衣的APP。虚拟试衣时,若能够了解人体的体尺和体重信息,则更能够为其推荐合适的服装。在线投保也需要了解投保人的身高、体重,然而,目前主流的移动端要获取人体的体尺和体重信息,则要通过三维重建,是通过多目摄像头模组或结构光来实现,价格较为昂贵,且技术方案的量程有限。
目前,针对移动端人体体重测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1、经验公式测量体重方案:
国际通用的标准体重身高公式如下:
标准体重=(身高cm-100)x0.9(kg)
不足之处:此方法只能测量正常体脂率人群的大概的重量,不能算出精确的体重,仅供参考,而且男女、胖瘦等影响很大,由于公式固定,对不同国际地区的人也精度不一,也很难去细化修正。
2、投影测距方案:日本学者H.Minagawa利用一台摄像机和投影仪在猪饮水时测量了它的投影面积,并利用投影在猪身上网格线的视差与体高的非线性关系近似估算出体高。
不足之处:此方法需要进行相机的标定由于需要计算视差和体高关系,对拍摄的距离和角度有严格要求,基本不适用于手持移动设备。
3、点云方案:基于深度学习估测点云并分割出物体区域,计算体重。
难点:对算法要求高,而且模型泛化能力不好,需要大量的数据。
而且,以上的预估方法都无法适应移动端应用人体的测量,既不够准确,也不够便捷,截至目前,在移动端尚没有一套通用的人体体重识别系统。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与移动设备功能的成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人体体重识别成为了可能。发明人意识到,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基于移动端的人体的体尺、体重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单目摄像头的人体体重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识别人体的二维图像,获得人体的体尺和体重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单目摄像头的人体体重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单目摄像头对焦人体和两个标记点,两个标记点以一定的水平间隔设置在人体两侧的背景墙上,拍摄画面中显示有人体区域框,人体置于人体区域框中;
判断当前帧的人体最小外包矩形区域和拍摄画面中显示的人体区域框的IOU是否大于预设的交并阈值,若大于,则继续执行,否则提示重新对焦;
控制单目摄像头拍摄包含人体和两个标记点的图像,将图像输入Cascade RCNN网络模型进行人体区域的识别,输出人体最小外包矩形区域掩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93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