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7779.0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2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骞;温珍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C01B32/05;C01B33/02;C01B33/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张梅娟 |
地址: | 35000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硅和类石墨烯碳纳米片;所述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对所述纳米硅形成包覆;所述类石墨烯碳纳米片与所述纳米硅之间存在硅氧层;
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001、得到含有卤化盐、纳米硅、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前驱体的混合前驱体;
所述卤化盐为碱金属卤盐、碱土金属卤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前驱体为中间相沥青;
所述卤化盐、纳米硅和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前驱体的用量关系为5g~20g:200mg:150mg~250mg;
S002、对所述混合前驱体进行退火处理,得到所述硅碳复合材料;
其中,所述退火处理采用第一种退火处理过程或第二种退火处理过程;
第一种退火处理过程:
将所述混合前驱体加热升温至550℃~750℃,保温1~2h;
第二种退火处理过程包括:
步骤一:先将所述混合前驱体加热升温至300~400℃,保温0.5~2h;
步骤二:再继续升温至550~750℃,保温0.5~2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的直径为30~50nm;所述硅氧层的厚度为5±1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中,类石墨烯碳纳米片的含量为30wt%~7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盐为LiCl、KCl、CaCl2、NaCl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物质的摩尔百分比计,所述卤化盐选自LiCl-KCl、CaCl2-NaCl、NaCl-KCl中的至少一种;其中LiCl与KCl的摩尔百分比为59%:41%;CaCl2与NaCl的摩尔百分比为55%:45%;NaCl与KCl的摩尔百分比为5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相沥青为石油系中间相沥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前驱体中还包括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石油醚和四氯化碳中任意一种;
所述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前驱体与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60~260mg:10~20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02为:对所述混合前驱体进行退火处理、洗涤、干燥,得到所述硅碳复合材料;
步骤S001还包括对所述混合前驱体进行干燥;所述干燥温度为100~120℃;
第一种退火处理过程中的所述加热升温速率为5~10℃·min-1;
第二种退火处理过程中的所述步骤一的升温速率为1~10℃·min-1;
所述步骤二的升温速率为5~10℃·min-1。
9.一种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硅碳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至少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77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网络设备
- 下一篇:一种开孔丙烯类聚合物发泡珠粒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