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吸式可调距螺旋锥齿排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4760.0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2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缪宏;韩非;袁锐;张燕军;张善文;苏伟;戈林泉;童俊华;齐江涛;刘思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18 | 分类号: | A01C7/18;A01C7/2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吸式 可调 螺旋 锥齿排种器 | ||
一种气吸式可调距螺旋锥齿排种器,属于农机播种机械技术领域,结构上由壳体、左挡圈、左端盖、排种轴、皮带、导种装置、排种轮、右挡圈、右端盖、吸气管道、丝杠、丝杠传动件、电机、护种板、弹簧、排种轮隔板连接组成,其结构简单,工作原理清晰,排种器采用对称螺旋锥齿结构,可以减少排种脉动的现象;同时采用气吸结构,提高了充种性能,通过丝杠调距机构,可以调节螺旋锥齿槽开度,实现排种量的控制;通过设置导种装置,保证投种后株距均匀且精确,大幅提高了种子株距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机播种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排种器,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气吸式可调距螺旋锥齿排种器。
背景技术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是决定播种机特性和播种质量的主要因素。排种器工作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播种机工作效率及作物出苗的质量。外槽轮式排种器是目前播种机上最常用的一种排种器,具有结构简单、通用性好、播量稳定等优点,但是外槽轮排种器是靠槽轮转动时齿脊拨动种子强制排种,槽轮转到凹槽处排出的种子较多,齿脊处较少,因此种子流呈脉动现象,影响排种的均匀度,而在充种时会有漏种现象发生,且排种量大小无法控制。另外,当作物种子脱离排种器后,受重力作用在导种管内进行自由下落,在此过程中种子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气流的扰动,同时出现碰撞、弹跳以及摩擦等现象,以上因素均使种子从排种器初始投出的均匀性发生改变,导致在种子脱离导种管后出现落点不均匀、株距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气吸式可调距螺旋锥齿排种器,通过排种轮的螺旋锥齿结构可以减少排种脉冲的现象,同时采用气吸结构,提高了充种性能,而且设计有丝杠调距机构,可以调节螺旋锥齿槽开度,实现排种量的控制;通过导种装置,保证投种后株距均匀且精确,可大幅提高种子株距合格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气吸式可调距螺旋锥齿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器由壳体、左挡圈、左端盖、排种轴、皮带、导种装置、排种轮、右挡圈、右端盖、吸气管道、丝杠、丝杠传动件、电机、护种板、弹簧、排种轮隔板连接组成;所述排种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排种轴连接在所述排种轮的轴孔内,所述壳体的左端面上连接设有左端盖,所述壳体的右端面上连接设有右端盖,所述左挡圈设置在所述左端盖与排种轮之间,所述右挡圈设置在所述右端盖与排种轮之间,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气吸室,所述气吸室为封闭式腔体结构,其右端面与排种轮右端面在同一平面,其左端面与所述排种轮隔板的右端面贴合固定,其外表面与排种轮中空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排种轮在所述气吸室的外表面转动,所述吸气管道的左端与气吸室相通,吸气管道的右端伸出右端盖与外接负压风机相接,所述护种板的内壁与排种轮的外表面贴合,所述护种板的外壁与壳体之间设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弹簧座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护种板上,所述丝杠穿过整个排种轮,所述丝杠的右端伸出右端盖,所述丝杠通过丝杠传动件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右端盖的下端,所述气吸室底面与排种轮中空内壁构成零压区,所述导种装置连接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所述导种装置由导种轴、导种轮、导种隔板、导种管道组成,所述导种轮上等距设有多个导种隔板,相邻两个所述导种隔板之间形成导种槽,所述导种轴穿过所述导种轮,所述导种轴通过皮带与所述排种轴传动连接。
所述排种轮、排种轮隔板、护种板均设有两个,且为左右对称结构,排种轮呈锥形结构,排种轮的螺旋槽底上设有多个第一吸气孔,第一吸气孔通向气吸室。
所述气吸室右端面开有与吸气管道对应的第二吸气孔。
所述丝杠穿过左右两个排种轮,通过与之对应的螺纹孔配合,当丝杠转动时,带动与排种轮为一体的螺母轴向移动,从而可调节对称的两个螺旋锥齿排种轮轴向移动,实现排种轮开度调节。
所述左挡圈、右挡圈分别贴合于两个对称排种轮左右端,左挡圈和右挡圈为可变孔径结构,随着排种轮轴向移动时,左挡圈和右挡圈可贴合于排种轮的外表面。
所述护种板通过多个弹簧实现变孔径,排种轮轴向移动时,护种板紧密贴合于排种轮的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47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