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轨列车主动控制车厢车端的铰接减振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68392.9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庄征宇;罗斌;胡伟辉;陈刚;贺小龙;雷军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2/04 | 分类号: | B61B12/04;B61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主动 控制 车厢 铰接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空轨列车主动控制车厢车端的铰接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铰接结构中设置可自动调节阻尼参数的减振机构,运行时,根据列车运况即时调节适合不同轨道曲线的阻尼参数;所述在铰接结构中设置可自动调节阻尼参数的减振机构,是包括设置控制系统、设置传感器和将铰接结构中连接前后车端的连接件设置为车间减振器(2);在车间减振器(2)上设置电磁比例溢流阀一(21),通过控制系统将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转化为控制电磁比例溢流阀一(21)的控制信息,通过控制电磁比例溢流阀一(21)来控制车间减振器(2)阻尼液的流量大小,以此实现对车间减振器(2)阻尼力参数的即时调节;所述设置传感器是还包括在车间减振器(2)上设置压力传感器一(22),用于电磁比例溢流阀一(21)执行控制系统指令的结果数据的回馈和空轨列车受到侧风风力变化导致车间减振器(2)产生受力变化时将反应这一变化的车间减振器(2)内油压压力变化通过压力传感器一(22)传递给控制系统,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磁比例溢流阀一(21)即时对车间减振器(2)阻尼参数大小作适应性改变;所述在铰接结构中设置可自动调节阻尼参数大小的减振机构,是还包括设置备用减振器(3),当车间减振器(2)正常工作时,由车间减振器独立完成减振任务;当车间减振器(2)失效处于僵硬状态时,用备用减振器(3)执行减振任务;上述方法,是在相邻两节车厢中的一节车厢的车端设置铰接支座(6),在铰接支座(6)上安装两端能够绕铰接支座(6)转动的转臂(8),将转臂(8)的一端与车间减振器(2)的一端连接,将转臂(8)的另一端与备用减振器(3)的一端连接,将备用减振器(3)的另一端连接在安装铰接支座(6)的车端;在备用减振器(3)上设置电磁比例溢流阀二(31),当车间减振器(2)正常工作时,电磁比例溢流阀二(31)将备用减振器(3)的阻尼流道关闭,使备用减振器(3)处于僵硬状态,进而使与备用减振器(3)连接的转臂(8)处于固定状态;当车间减振器(2)失效处于僵硬状态时,电磁比例溢流阀二(31)与控制系统联控,使备用减振器(3)替代车间减振器(2)执行减振任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空轨列车主动控制车厢车端的铰接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车间减振器(2)失效处于僵硬状态时,电磁比例溢流阀二(31)与控制系统联控,是在控制系统中预设失效判断与联控启动程序,利用压力传感器一(22)将电磁比例溢流阀一(21)按控制系统指令改变车间减振器(2)阻尼参数大小而车间减振器(2)内阻尼液压力没有变化的执行结果回馈控制系统后,由控制系统判断车间减振器(2)失效并启动与电磁比例溢流阀二(31)的联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空轨列车主动控制车厢车端的铰接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传感器是包括设置空轨列车轨道曲线变化传感器,将轨道曲线半径的变化信息通过控制系统即时驱动电磁比例溢流阀一(21),使车间减振器(2)阻尼参数即时获得适应该曲线半径变化的主动改变,且使车间减振器(2)阻尼参数的这种主动改变先于该轨道曲线半径变化将会引发的车间减振器(2)受力的被动改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空轨列车主动控制车厢车端的铰接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车间减振器(2)阻尼参数的主动改变先于该轨道曲线半径变化将会引发的车间减振器(2)的被动受力,是利用控制系统控制反应的即时性和轨道曲线变化使空轨列车顶部转向架转动到空轨列车下部铰接结构的车间减振器(2)受力的滞后性,用所述的曲线变化传感器来采集转向架的转角变化信息,使之迅即转化为对车间减振器(2)阻尼参数大小的主动改变。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设计的空轨列车主动控制车厢车端的铰接减振装置,包括设置在铰接结构中的车间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减振器(2)水平斜向设置在相邻两节车厢之间,为铰接结构中连接相邻两节车厢的唯一连接件;在车间减振器(2)上设置有电磁比例溢流阀一(21)和压力传感器一(22),电磁比例溢流阀一(21)受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铰接减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铰接结构中的备用减振器(3);在相邻两节车厢中的一节车厢的车端设置铰接支座(6),在铰接支座(6)上安装有两端能够绕铰接支座(6)转动的转臂(8),转臂(8)的一端与车间减振器(2)的一端连接,转臂(8)的另一端与备用减振器(3)的一端连接,备用减振器(3)的另一端连接在安装铰接支座(6)的车端;在备用减振器(3)上设置有电磁比例溢流阀二(31)和压力传感器二(32),电磁比例溢流阀二(31)和压力传感器二(32)与所述控制系统联控;当车间减振器(2)正常工作时,备用减振器(3)处于僵硬状态;当车间减振器(2)失效处于僵硬状态时,备用减振器(3)替代车间减振器(2)执行减振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839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