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6879.0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5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17;G08G1/07;H04L2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智能 交通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交通管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车况采集终端和云服务器,车况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岔路口的视频信息,并上传云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挥中心终端和现场指挥终端,云服务器用于对视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生成交通疏导策略,并将交通疏导策略发送给指挥中心终端,指挥中心终端用于将交通疏导策略发送给现场指挥终端;云服务器还用于获取交通故障信息,根据交通故障信息生成预计受阻时长,并发布交通故障信息和预计受阻时长。采用本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场指挥人员在仅得知岔路口近端车辆拥堵情况时,对交通协调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管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便利出行的需求,车辆的保有量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交通问题,例如高峰期间,车辆拥堵时常发生。为了使车辆快速通行,通常会安排交警作为现场指挥人员在岔路口进行现场交通指挥,从而实现交通疏导。但是由于人的视力范围有限,现场指挥人员通常只能看到岔路口附近的车辆拥堵,对于距离岔路口较远路段的车辆拥堵情况无法获知,因此现场指挥人员只能按照岔路口近端的车辆拥堵情况进行交通指挥,在指挥过程中就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一行驶方向并未发生车辆拥堵,只是因为等待通行,所以在岔路口停留有较多车辆,而另一行驶方向发生车辆拥堵,且拥堵路段较长,已导致其它岔路口发生拥堵情况。而现场指挥人员仍然按照原有的交通疏导策略进行交通疏导,导致发生车辆拥堵的行驶方向上的拥堵路段更加拥堵,影响拥堵路段上其他路口的正常行驶,使得通行效率明显降低。
而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使具备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同时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因此现亟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交通管理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对城市内的交通进行整体统筹,实现城市交通内对岔路口的车辆通行进行有效的交通协调,降低出现交通堵塞的概率,有效提高通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场指挥人员在仅得知岔路口近端车辆拥堵情况时,对交通协调不合理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包括车况采集终端和云服务器,车况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岔路口的视频信息,并上传云服务器,还包括指挥中心终端和现场指挥终端,云服务器用于对视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生成交通疏导策略,并将交通疏导策略发送给指挥中心终端,指挥中心终端用于将交通疏导策略发送给现场指挥终端。
基础方案一的有益效果:车况采集终端设置在岔路口所在位置,用于采集岔路口所在位置的视频信息,从而得知各个岔路口的车辆交通情况。云服务器的设置,用于获取各岔路口的视频信息,并对各岔路口的视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生成交通疏导策略,通过云服务器自动生成交通疏导策略,以获取最佳的交通协调方案,同时也减少人力成本。将交通疏导策略发送给指挥中心终端,便于指挥中心终端的协调人员进行查看和分析。指挥中心终端的设置,能够将交通疏导策略发送给现场指挥终端,现场指挥终端通过交通疏导策略进行交通疏导,从而对城市交通内岔路口的车辆通信进行有效的交通协调,进而降低出现交通堵塞的概率,有效提高通行效率。
进一步,指挥中心终端用于显示交通疏导策略,并获取更改信息,根据更改信息对交通疏导策略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交通疏导策略发送给现场指挥终端。有益效果:更改信息由指挥中心终端的协调人员上传,通过协调人员对交通疏导策略进行修改,使得更新后的交通疏导策略更加完善,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交通协调。
进一步,现场指挥终端包括岔路口的交通指示灯,现场指挥终端用于根据交通疏导策略控制交通指示灯的红绿灯配时。有益效果:现场指挥终端根据交通疏导策略控制交通指示灯的红绿灯配时,当一行驶方向并未发生车辆拥堵,另一行驶方向发生车辆拥堵,通过红绿灯配时延长发生车辆拥堵的行驶方向上路灯配时,从而减缓车辆拥堵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68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