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电动助力自行车电池充电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0963.3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6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海;赵高培;潘怀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武进红光无线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43/00 | 分类号: | B62J43/00;B60L53/16;B60L53/35 |
代理公司: | 常州唯思百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5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动 助力 自行车 电池 充电 总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动助力自行车电池充电总成,具有电池本体和充电座;电池充电口开设于电池本体的底面上;充电座上具有与电池充电口相匹配的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上的供电槽负极和供电槽正极分别与电池充电口的充电柱负极和充电柱正极相对应匹配;充电座上通过轴承连接有旋转台;供电装置固定设置于旋转台上,供电装置由底座磁铁N极和底座磁铁S极拼合组成;供电槽负极和供电槽正极对应开设于底座磁铁N极和底座磁铁S极上;电池充电口的顶部由接口磁铁N极和接口磁铁S极拼合组成;充电柱负极和充电柱正极对应固定于接口磁铁S极和接口磁铁N极上。本发明具有携带方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动助力自行车电池充电总成。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目前很多电动助力自行车使用的电池,一般是外挂式电池,重量比较重、体积比较大,因此用户希望能提供一种重量轻、体积小及容量大的新型电池,从而方便携带、使用以及便于取出充电;此外,现有的电池充电时,由于插口与插针相互配合,需要用户进行方位调整和配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携带方便,且充电时无需使用者校正充电柱的方向位置的便携式电动助力自行车电池充电总成。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电动助力自行车电池充电总成,具有电池本体和充电座;所述电池本体上设有电池充电口和电池开关;所述电池开关安装于电池本体的圆周面或顶面上,且与电池芯体的两端电连接;所述电池充电口开设于电池本体的底面上;所述充电座上具有与电池充电口相匹配的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上的供电槽负极和供电槽正极分别与电池充电口的充电柱负极和充电柱正极相对应匹配;所述充电座上通过轴承连接有旋转台;所述供电装置固定设置于旋转台上,供电装置由底座磁铁N极和底座磁铁S极拼合组成;所述供电槽负极和供电槽正极对应开设于底座磁铁N极和底座磁铁S极上;所述电池充电口的顶部由接口磁铁N极和接口磁铁S极拼合组成;所述充电柱负极和充电柱正极对应固定于接口磁铁S极和接口磁铁N极上。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池充电口的接口磁铁N极和接口磁铁S极的交界位置设有电池防呆柱;所述供电装置的底座磁铁N极和底座磁铁S极的交界处设有与电池防呆柱相匹配的防呆槽。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本体的顶部边缘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两端插接于电池本体的外壳上。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本体的圆周面上设有电量显示条;所述电量显示条与置于电池本体内部的电量显示装置的输出端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本体的顶面或圆周面上设有与电池芯体的输出端相连的USB接口和/或TYPE-C接口。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充电座的底部开设有电源线卡槽。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充电座的顶部镶嵌设有环形充电状态灯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发明具有携带方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特点,充电时无需使用者校正充电柱的方向位置。
(2)本发明增设防呆槽和防呆柱的配合,具有双重防呆作用。
(3)本发明在电池需要充电时,使用者手持电池本体,当电池本体接近供电装置时,由于接口磁铁N极、接口磁铁S极、底座磁铁N极和底座磁铁S极四者之间的磁场作用,旋转台可以旋转至对应充电柱与对应供电槽完全对应,无需人工手动对方位。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武进红光无线电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武进红光无线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0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