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域的微小卫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9230.X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莉;高奇;张昊;王佳宁;赵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G1/10 | 分类号: | B64G1/10;B64G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付生辉 |
地址: | 4314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小 卫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域的微小卫星系统,该微小卫星系统包括分布式设置的多个功能单元,其中功能单元包括结构单元、测通导单元、综合信息单元、GNC单元、载荷单元、热控单元和电源单元。本发明中基于功能域的设计理念,采用小型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进行微小卫星整星系统架构的技术分析与设计优化,将卫星按照任务功能和支撑功能划分成不同功能模块或功能区,打破了传统的微小卫星中存在系统/分系统/部组件的物理界限,解决了小卫星多功能与高密度、功能化与集中化难以兼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域的微小卫星系统。
背景技术
人造卫星是一种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专用系统是指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也称为有效载荷。保障系统是指保障卫星和专用系统在空间正常工作的系统,也称为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结构系统、电源系统、热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等。为了完成用户的目标与需求,卫星系统一般用于开展电磁兼容技术、软件工程、综合测试技术、环境试验技术、集成设计等综合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性能、低成本、低风险的微小卫星成功运行,微小卫星的应用领域持续扩大,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微小卫星任务的增加,微小卫星的研制周期也越来越短。为了“多、快、省”地完成微小卫星任务,基于模块化、集成化和系列化的通用平台技术成为关键。另外,随着用户对低成本的关注以及产业链条的透明化,用户在项目立项之前,一般会直接着手广泛开展产业终端研制配套情况的调研,掌握产业配套第一信息。因此,为了应对批产化、低成本的用户需求,微小卫星研制模式逐渐由以平台为中心转变为以载荷为中心。一般来说,现代微小卫星具有高功能密度,并通过开展平台载荷一体化集成设计以达到用户需求。
目前,从系统工程角度分解,微小卫星主要由姿轨控、结构与机构、热控、电源、信息、通信、天线、试验载荷等分系统组成,其中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进一步分解出多种组件、设备等。也就是说,传统的微小卫星中存在系统/分系统/部组件的物理界限,并导致了微小卫星多功能与高密度、功能化与集中化难以兼得。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突破传统的微小卫星中存在系统/分系统/部组件的物理界限并解决小卫星多功能与高密度、功能化与集中化难以兼得问题的微小卫星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域的微小卫星系统,根据域的设计理念,采用集中式、可扩展、可裁减的通用架构设计,采用小型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进行微小卫星整星系统架构的技术分析与设计优化,将卫星按照任务功能和支撑功能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或功能区,实现成为一个高度集成体,以打破传统的微小卫星中存在系统/分系统/部组件的物理界限,解决小卫星多功能与高密度、功能化与集中化难以兼得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域的微小卫星系统,包括分布式设置的多个功能单元,所述多个功能单元包括结构单元、测通导单元、综合信息单元、GNC单元、载荷单元、热控单元和电源单元,其中
所述结构单元,用于为所述微小卫星的各功能单元提供安装和支撑条件;
所述测通导单元,用于接收地面指令并转发所述地面指令至所述综合信息单元,以实现对地测控、对地数传和卫星导航功能;
所述综合信息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测通导单元转发的所述地面指令,并基于所述地面指令实现整星的配电功能、火工品控制、加热器控制、温度量采集、总线遥测、星务管理和GNC软件支持任务;
所述GNC单元,包括GNC测量单元和GNC执行单元,其中所述GNC测量单元用于采集整星的姿态信息,所述GNC执行单元用于完成姿轨控制;
所述热控单元,用于在任务周期内为所述微小卫星系统提供工作温度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 下一篇:一种GIS设备局放传感器辅助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