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塑模具、包括该注塑模具的注塑模制工具、其使用方法和所获得的物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2784.0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8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奥洛夫·弗兰克松;罗伯特·阿克塞尔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莱斯提克斯恩邦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B29C45/4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金刚;梁晓广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包括 工具 使用方法 获得 物体 | ||
注塑模具、包括该注塑模具的注塑模制工具、其使用方法和所获得的物体。注塑模具包括:注塑器模具板,其具有第一注塑器模具板面和相反的第二注塑器模具板面;顶出器模具板,其具有第一顶出器模具板面和相反的第二顶出器模具板面;第一注塑器模具板面面朝第一顶出器模具板面;至少一个调温介质通道,其将注塑模具的调温介质入口连接到注塑模具的调温介质出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调温介质通道横贯第二注塑器模具板面和/或第二顶出器模具板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区域,并且在相应的第二模具板面中沿着所述至少一个调温介质通道的至少一段长度限定自由开口。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1月4日、发明名称为“注塑模具、包括该注塑模具的注塑模制工具、其使用方法和所获得的物体”的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发明专利申请第201480071040.3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
-注塑器模具板,该注塑器模具板具有第一注塑器模具板面和相反的第二注塑器模具板面,第一注塑器模具板面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模具型腔的第一模具型腔半部,和第二注塑器模具板面用以安装到注塑模制工具,
-顶出器模具板,顶出器模具板具有第一顶出器模具板面和相反的第二顶出器模具板面,第一顶出器模具板面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模具型腔的第二模具型腔半部,第二顶出器模具板面用以安装到注塑模制工具,
-第一注塑器模具板面面朝第一顶出器模具板面,以在注塑塑料材料期间当注塑器模具板和顶出器模具板处于密合接触时,界定一个或更多个模具型腔,和
-至少一个调温介质通道,该至少一个调温介质通道将注塑模具的至少一个调温介质入口连接到注塑模具的调温介质出口。
背景技术
国际专利申请WO2013/126723包括用于注塑模制机的传统的冷却系统的讨论。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流体穿过模具加速模制零件的冷却,从而允许机器在给定的时间量中完成更多的循环,这增加了生产速率并因此增加了生产的模制零件的总量。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冷却系统增加了注塑模具的复杂性和成本等,原因在于复杂孔图案的昂贵设计、钻三维上的长孔、手动塞孔、在不同方向上的许多设置,并且因为高硬度模具材料难以机械加工。在注塑模制循环期间必需不能发生冷却流体的泄漏。因此,为了使冷却流体不泄漏到模具的外部,冷却通道一般通过在支撑板中钻孔制成,从而冷却通道是直的和嵌入的,并且在用于注塑模具的底板或支撑板的厚度内,仅有限数目的纵横交错的冷却通道是可能的,可选地处于数个平面中。此外,接近距离使得所述距离对于注塑模具的所有模具型腔大致一致是不可能的。
因此,穿过基板或支承板钻出冷却通道是困难的、耗时的且昂贵的。另外,冷却通道只能在直线上钻出,导致关键热点经常留在冷却/加热介质的可及范围之外,并且因此不能得到缓解。在钻出冷却通道过程中的这些实际限制导致在注塑模具内的不均等冷却,这对模制零件的质量具有影响。
WO2003/011550公开了各种模具组件,这些模具组件具有在支撑板中机械加工成的多个冷却线路,以利于注塑模制薄壁零件,而没有流动通道的细部在熔融热塑性材料到达流动通道的端部并且完全充满型腔之前冷却该材料。这种已知的注塑模具具有整体外壳,该外壳由具有低热质量的模具型腔的表面层和位于该表面层的背面的表面上并包括微通道或微孔的隔热层组成。在热塑性材料的注塑期间,型腔表面的加热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并且模制零件的随后冷却通过冷却流体穿过安装在模具底座中的冷却管线或穿过构造在隔热层中的微通道的循环获得。为了最小化冷却流体泄漏的风险,微孔和微通道是内孔,如同任何其它传统的注塑模具中一样,并且仅可以循环有限量的冷却流体。在没有任何技术教导或装置指示的情况下,提出还可以通过使高温下的流体穿过冷却线路或微通道循环而经由钻孔发生该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莱斯提克斯恩邦德有限公司,未经普莱斯提克斯恩邦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27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