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管柔性执行机构诱导的管状爬行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0239.3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8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蒋奕晨;田应仲;马培峰;金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55/40;F16L5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执行机构 诱导 管状 爬行 机器人 | ||
1.一种三管柔性执行机构诱导的管状爬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1)、软管齿轮啮合驱动装置(2)和底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3);顶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1)设置于机器人顶部,所述顶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1)与软管齿轮啮合驱动装置(2)中的三根金属波纹管(10)的一端固连,所述软管齿轮啮合驱动装置(2)中的一个电机固定盘(11)通过一个双通铜柱(15)与底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3)相固连;所述软管齿轮啮合驱动装置(2)包括三根金属波纹管(10)、三个齿轮(14)、三个直流电机(12)、三个电机架(13)、电机固定盘(11)和三根双通铜柱(15);所述三根金属波纹管(10)互为120度夹角均布于直径为50mm的圆周上,三根金属波纹管(10)的轴向一端与顶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1)中的顶部滑槽盘(5)相固连,所述三根金属波纹管(10)的外表面螺纹分别与三个齿轮(14)相啮合形成齿轮齿条机构,随着齿轮(14)的转动,金属波纹管(10)与所述齿轮可实现相对运动;所述齿轮(14)与直流电机(12)相固连,直流电机(12)通过电机架(13)固定在电机固定盘(11)一侧,双通铜柱(15)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机固定盘(11)的同一侧;三个直流电机(12)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发生转动,直流电机(12)的转动带动与之固连的齿轮(14)转动;当顶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1)与水管内壁相粘附时,所述齿轮(14)转动使得软管齿轮啮合驱动装置(2)中的直流电机(12)连同电机固定盘(11)以及与电机固定盘(11)通过双通铜柱(15)固连的底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3)沿金属波纹管(10)向上运动;当底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3)与水管内壁相粘附时,所述齿轮(14)转动导致与之相啮合的金属波纹管(10)及与所述金属波纹管一端相固连的顶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1)向上运动,三个直流电机(12)以不同速度转动时,使整个管状爬行机器人在三维空间内的弯曲,以适应弯曲的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管柔性执行机构诱导的管状爬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1)包括顶部曲柄(4)、三个顶部连杆(7)、三个顶部滑块(6)、顶部滑槽盘(5)、顶部舵机安装垫块(8)和顶部舵机(9);所述顶部曲柄(4)分别与三个顶部连杆(7)、三个顶部滑块(6)以及顶部滑槽盘(5)构成三个曲柄滑块机构,顶部曲柄(4)与顶部舵机(9)相固连;顶部舵机安装垫块(8)与顶部滑槽盘(5)以及顶部舵机(9)通过螺栓螺母相固定,顶部滑块(6)与顶部滑槽盘(5)形成接触移动副;顶部舵机(9)的转动带动顶部曲柄(4)转动,所述顶部曲柄(4)的转动驱动顶部滑块(6)在顶部滑槽盘(5)中进行沿槽道的直线运动,顶部滑块(6)的沿槽道移动实现顶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1)的外轮廓直径发生变化,进而实现与水管内壁的粘附或分离;顶部滑块(6)的圆弧形外沿贴附有一层薄薄的硅胶层,用以增大顶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1)与管壁的接触摩擦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管柔性执行机构诱导的管状爬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3),包括底部曲柄(16)、三个底部连杆(17)、三个底部滑块(18)、底部滑槽盘(20)和底部舵机(19);所述底部舵机(19)与底部曲柄(16)相固连,所述底部曲柄(16)分别与三个底部连杆(17)、三个底部滑块(18)和底部滑槽盘(20)共同构成了三个曲柄滑块机构,底部滑块(18)与底部滑槽盘(20)形成接触移动副,底部舵机(19)安装固定于软管齿轮啮合驱动装置(2)中的电机固定盘(11)的一侧;所述底部舵机(19)的转动带动底部曲柄(16)转动,所述底部曲柄(16)的转动驱动底部滑块(18)在底部滑槽盘(20)中进行沿槽道的直线运动,底部滑块(18)的沿槽道移动实现底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3)的外轮廓直径发生变化,进而实现与水管内壁的粘附或分离;底部滑块(18)的圆弧形外沿贴附有一层薄薄的硅胶层,用以增大底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3)与管壁的接触摩擦系数,使底部虹膜机构粘附装置(3)与管壁粘附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02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