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6998.2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3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廉钦;张瑜;补强;周汪洋;田晶;郭凯;张传升;吴华;赵剑;韩青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H01L3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何娇 |
地址: | 4041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组件 及其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其中该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包括包括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前板玻璃与背板玻璃之间封装有太阳能电池,并且太阳能电池位于背板玻璃上。背板玻璃上设有与太阳能电池连接的导电汇流条,并且导电汇流条穿过背板玻璃与接线盒连接。接线盒内设有与导电汇流条连接的接线端子,并且接线端子与导电汇流条之间采用能够固化的导电流体灌装的方式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及其组装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汇流条连接方式中串联电阻过大导致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寿命降低甚至造成火灾和太阳能电池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的汇流条与接线盒连接工艺多采用铜带与接线盒内部端子焊接或夹具固定的方式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能存在焊接不良或夹具固定不牢靠的问题,一方面增大组件的串联电阻,降低电池效率,另一方面,串联电阻增大导致电池使用过程中放热明显,影响组件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火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利用能够固化的导电流体灌装的方式连接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内部导电汇流条与接线盒内的接线端子,解决现有汇流条连接方式中串联电阻过大导致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寿命降低甚至造成火灾和太阳能电池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包括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其中,前板玻璃与背板玻璃之间封装有太阳能电池,并且太阳能电池位于背板玻璃上。背板玻璃上设有与太阳能电池连接的导电汇流条,并且导电汇流条穿过背板玻璃与接线盒连接。接线盒内设有与导电汇流条连接的接线端子,并且接线端子与导电汇流条之间采用能够固化的导电流体灌装的方式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采用能够固化的导电流体灌装的方式使接线端子与导电汇流条充分连接,串联电阻减小,导电流体固化后,强度大,稳定性高,避免接线盒轻微移动导致的内部电路断路或电阻增大,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中导电汇流条与接线盒连接过程中焊接不良、夹具固定不牢固问题,有效避免串联电阻过大引起的组件效率下降及使用过程中的发热导致组件寿命降低或其它安全问题。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的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流体包括导电银浆。
导电银浆能够确保导电汇流条与接线端子之间具有极高的连接强度,且导电性能稳定。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流体包括导电铜浆。
导电铜浆不仅能够保证导电汇流条与接线端子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且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接线端子设有用于容纳导电汇流条端部的凹槽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的接线端子,能够便于导电流体的灌装且有效保证接线端子与导电汇流条的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凹槽结构的内腔形状与导电汇流条的端部互相匹配。
这种结构形式的接线端子,一方面能够确保灌装过程中接线端子和导电汇流条端部连接可靠,另一方便能够尽可能地简化接线端子的结构。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为镀在背板玻璃上太阳能薄膜电池或铺设在背板玻璃上的太阳能电池片。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太阳能薄膜电池为CIGS薄膜、CdTe薄膜、GaAs薄膜和非晶硅薄膜中的任一种。上述各种材质的太阳能薄膜电池都能够有效保证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6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