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改性四氟乙烯涂层的不粘锅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0713.0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6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敬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乐酷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4/06 | 分类号: | C09D4/06;C09D7/61;C09D7/63;C09D127/18;A47J36/04;A47J36/02;A47J2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知坤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2 | 代理人: | 李小伟 |
地址: | 3153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改性 乙烯 涂层 不粘锅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改性四氟乙烯涂层的不粘锅,包括不粘锅本体及涂覆在所述不粘锅本体上的表面涂层,所述表面涂层包括:基底层,所述基底层旋涂在不粘锅本体上;及改性四氟乙烯涂层,所述改性四氟乙烯涂层涂覆在基底层上;所述改性四氟乙烯涂层由带有烯烃双键的邻氧萘酮衍生物与四氟乙烯单体共聚反应后,再与有机硅树脂形成互穿/半互穿网络后获得。本发明具有改性四氟乙烯涂层的不粘锅,其涂层不仅整体稳定性好,结合力强,不易开裂,具有耐高温、耐磨等优异性能,而且具有微裂纹自愈合的功能,延长了涂层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粘锅涂层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性四氟乙烯涂层的不粘锅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粘锅即做饭不会粘锅底的锅,是因为锅底采用了不粘涂层,常见的、不粘性能最好的有特氟龙涂层和陶瓷涂层,其次还有特殊工艺的铁锅和不锈钢锅。不粘锅的问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不必再提心煮肉时一不小心就会烧焦,煎鱼时鱼片粘在锅壁上。这种不粘锅与普通锅的外型无关,只在锅的内表面多涂了一层聚四氟乙烯,利用聚四氟乙烯优异的性能制成了这种深受欢迎的厨房用具。
现有不粘锅的聚四氟乙烯涂层,存在与不粘锅基体的结合强度不高和各涂层之间易剥离的缺陷,另外在超过300℃的高温条件下使用和诸如锅铲等外界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不粘锅涂层出现划痕、凹坑、甚至脱落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了不粘锅的使用寿命和食品安全。
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具有改性四氟乙烯涂层的不粘锅,使制备得到的不粘锅涂层不仅具有耐高温耐磨的性能,而且与基体结合力强,可满足更严格条件下的使用需求和食品安全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性四氟乙烯涂层的不粘锅,不仅解决了现有不粘锅涂层在耐热、耐磨、结合力差等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具有微裂纹自愈合的功能,延长了涂层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改性四氟乙烯涂层的不粘锅,包括不粘锅本体及涂覆在所述不粘锅本体上的表面涂层,所述表面涂层包括:
基底层,所述基底层旋涂在不粘锅本体上;及
改性四氟乙烯涂层,所述改性四氟乙烯涂层涂覆在基底层上;所述改性四氟乙烯涂层由结构式I的化合物与四氟乙烯单体共聚反应后,再与有机硅树脂形成互穿/半互穿网络后获得;
式中,R1-R3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或甲氧基。
优选的,所述结构式I的化合物为:
优选的,所述结构式I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58重量份2-羟基-3-(2-甲基-2-丙烯基)苯甲醛、75重量份乙酸酐和1重量份无水乙酸钾置于三口烧瓶中,加热升温至150~160℃,反应开始后蒸出乙酸,并滴加相同质量的乙酸酐,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80℃,经过热水洗涤和甲醇重结晶后,得到结构式I的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有机硅树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18~25份三氟丙基三氯硅烷、15~20份甲基三氯硅烷和16~27份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优选的,所述基底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60~70份丙烯酸改性聚四氟乙烯树脂、3~8份结构式II的化合物、15~25份乙醇水溶液、1~3份硅烷偶联剂和0.5~1.5份纳米无机填料;
优选的,所述结构式II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71重量份5-烯丙基-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75重量份乙酸酐和1.5重量份无水乙酸钾置于三口烧瓶中,加热升温至150~160℃,反应开始后蒸出乙酸,并滴加相同质量的乙酸酐,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80℃,经过热水洗涤和甲醇重结晶后,得到结构式II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乐酷厨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乐酷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0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