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分层功能的红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2054.6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2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翔宇;匡武;海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郭华俊;朱家龙 |
地址: | 23007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分层 功能 红薯 淀粉 废水处理 装置 及其 处理 方法 | ||
1.具有分层功能的红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凝箱(1)、螺旋组件、搅拌组件、升降机构、厌氧机构、好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箱(1)内底部横向安装有螺旋组件,所述混凝箱(1)前端面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1),且所述第一电机(11)与螺旋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混凝箱(1)顶面设有横板(13),所述横板(13)顶面中部安装有双轴电机(14),所述混凝箱(1)内顶部安装有搅拌组件,且所述双轴电机(14)通过一对传送皮带(142)分别与搅拌组件内的搅拌轴(143)中部传动连接;所述混凝箱(1)顶面与横板(13)底面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混凝箱(1)前端面顶部设有三通(19);所述混凝箱(1)底面后端的排水端通过第一连通管(21)与初沉池(2)顶面前端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初沉池(2)底面后端的排污端通过第一排污管(31)与污泥池(3)顶面前端的进污端连通;所述初沉池(2)后端面中部的排水端通过第二连通管(41)与厌氧箱(4)顶面前端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厌氧箱(4)内安装有厌氧机构,所述厌氧箱(4)顶面后端设有厌氧进料筒(45);所述厌氧箱(4)底面中部的排水端通过第三连通管(51)与好氧箱(5)顶面中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好氧箱(5)内安装有好氧机构,所述好氧箱(5)顶面后端设有好氧进料筒(56);
所述螺旋组件包括第一螺旋轴(101)、第二螺旋轴(105)、螺旋分隔板(12),所述混凝箱(1)内后端面底部安装有第一螺旋轴承,所述第一电机(11)的电机轴端部设有第一螺旋轴(101),且所述第一螺旋轴(101)后端贯穿第一螺旋轴承且伸出至混凝箱(1)外侧,位于第一螺旋轴(101)上方设有第二螺旋轴(105),所述第一螺旋轴(101)、第二螺旋轴(105)之间设有螺旋分隔板(12);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滑筒(15)、搅拌轴(143),所述混凝箱(1)顶面设有一对固定套筒(16),每根所述固定套筒(16)内均插设有固定滑筒(15),每根所述固定滑筒(15)顶端均贯穿且与横板(13)两端固接;每根所述固定滑筒(15)底部均设有搅拌轴(143),且每根所述搅拌轴(143)与固定滑筒(15)底部转动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17)、螺纹杆(171)、铰接杆(18),所述混凝箱(1)顶面后侧安装有升降电机(17),所述升降电机(17)的电机轴端部设有螺纹杆(171),所述横板(13)底面两端内侧设有一对第二铰接座,每座所述第二铰接座与对应一侧的铰接杆(18)顶端活动铰接;所述厌氧机构包括第二电机(42)、U形轴(43)、第三电机(44)、转轴(49)、横轴(410),所述厌氧箱(4)内后端面中部安装有第二电机(42),所述第二电机(42)的电机轴端部设有U形轴(43),所述厌氧箱(4)内底面前端安装有输出端朝上的第三电机(44),所述第三电机(44)的电机轴端部设有转轴(49),位于转轴(49)后方在所述厌氧箱(4)内设有固定竖板(47),所述固定竖板(47)中部设有锥形筒(48),所述锥形筒(48)内滑动贯穿有横轴(410),且所述横轴(410)前端与转筒(46)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层功能的红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轴(101)后端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螺旋轴(101)前端部交错套设有挤压叶片(102),所述第一螺旋轴(101)中部交错套设有粉碎叶片(103),所述第一螺旋轴(101)后端部交错套设有输送叶片(104);且位于第二螺旋轴(105)两端对应的位置在所述混凝箱(1)内底部两侧均安装有第二螺旋轴承,所述第二螺旋轴(105)两端分别插设在对应的第二螺旋轴承内,且所述螺旋分隔板(12)前端面凹陷有矩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层功能的红薯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电机(14)的双向电机轴端部均设有主动横轴(141),每根所述主动横轴(141)外端部均套设有主动皮带轮,且每个主动皮带轮均位于对应的固定滑筒(15)开口上方,每个所述主动皮带轮均套设在传送皮带(142)一端;位于固定滑筒(15)内底部在所述搅拌轴(143)中部均套设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传送皮带(142)另一端穿过固定滑筒(15)套设在从动皮带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205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