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可控的复合绝缘子机械性能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0881.1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军;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8 | 分类号: | G01N3/18;G01N3/02;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可控 复合 绝缘子 机械性能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可控的复合绝缘子机械性能测试系统,包括拉力试验机和加热装置,所述拉力试验机的两个夹持端分别通过连接金具连接待测试的复合绝缘子,所述复合绝缘子位于所述加热装置内,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将所述复合绝缘子加热至预设温度。本发明提供的温度可控的复合绝缘子机械性能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对复合绝缘子试品的试验环境进行加热和温度保持,从而在不同温度下对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进行测试,验证复合绝缘子在高温下的机械性能强度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子机械性能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温度可控的复合绝缘子机械性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复合绝缘子由于其重量轻、机械强度高、憎水性强、耐污闪性能强和经济性高等优点在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复合绝缘子作为悬挂导线的绝缘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承受一定的机械负荷,其机械性能尤为重要。在环境温度和线路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复合绝缘子的端部金具温度也会升高,由于复合绝缘子端部金具材料和芯棒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压接处可能会产生应力松弛,对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产生影响。然而现有的绝缘子力学性能试验机尺寸大,不能放置在温度试验箱中,无法测试复合绝缘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机械性能,因此无法研究温度对绝缘子机械性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可控的复合绝缘子机械性能测试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测试复合绝缘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机械性能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可控的复合绝缘子机械性能测试系统,包括拉力试验机和加热装置,所述拉力试验机的两个夹持端分别通过连接金具连接待测试的复合绝缘子,所述复合绝缘子位于所述加热装置内,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将所述复合绝缘子加热至预设温度。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圆筒状结构的筒体以及设于所述筒体的筒壁上的加热部件。
优选地,所述筒体包括两个相对开合的半圆筒,两个所述半圆筒的一侧铰接,另一侧设有可以将两个所述半圆筒连接围合形成圆筒状的第一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组隔热封板,两组隔热封板分别封堵于所述筒体的两端,每组隔热封板分别由两个相对开合的半圆环隔热片组成,两个所述半圆环隔热片相对应的其中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筒体的端部,另一端设有可以将两个所述半圆环隔热片连接围合形成圆环状的第二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筒体的内壁上,用于检测所述筒体内的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部件电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筒体内的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的偏差控制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显示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金具的一端与所述拉力试验机的夹持端相适配,另一端与所述复合绝缘子的其中一端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筒体下方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高度可调节。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为加热带,所述加热带包覆在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上。
优选地,所述加热带的绝缘材质为硅橡胶,所述加热带的内部加热元件为镍铬合金,所述加热带的外部设有保温棉隔热层。
本发明提供的温度可控的复合绝缘子机械性能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对复合绝缘子试品的试验环境进行加热和温度保持,从而在不同温度下对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进行测试,验证复合绝缘子在高温下的机械性能强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0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