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缸套加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0068.4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2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岳西缸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84 | 分类号: | B21D53/84;B21D19/04;B21D43/00;B21D43/10;B21D43/14;B21D43/02;B21D37/18;B25J15/00;B25J11/00;B05C7/00;B05C11/10;B05C11/11;B05C1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鲍文娟 |
地址: | 246600 安徽省安庆市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缸套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缸套加工系统,包括转运机械手,所述转运机械手包括圆形的安装板,安装板的中心设有转轴,转轴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转轴沿轴线方向与机架滑动连接,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转手转动和滑动的驱动元件,安装板的边缘设有夹持单元,夹持单元的回转路径上依次设有取料工位、涂油工位、翻边工位和卸料工位。本发明采用机械手对物料进行转移,机械手依次经过上料工位、涂油工位、翻边工位和卸料工位,机械手对缸套自动抓取、转移和释放,实现了缸套在各工位之间的自动流转,实现了薄壁缸套的自动化翻边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缸套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缸套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薄壁缸套筒坯加工成型后需要对一端进行翻边以形成套肩,传统翻边设备一般采用刚性夹具从缸套内部张紧缸套然后旋转缸套进行加工,然而缸套内表面的光洁度要求较高,采用传统夹具易导致缸套内壁磨损变形。另外,缸套翻边之前为了对材料表面进行防护,一般需要在翻边区域涂抹油液,传统加工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涂油,费时费力,影响加工效率。最后,传统缸套加工时需要人工放料和取料,自动化程度较低,无法实现规模化、智能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缸套加工系统,能够实现缸套的自动化上料、涂油、翻边、卸料操作,提高缸套加工效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缸套加工系统,包括转运机械手,所述转运机械手包括圆形的安装板,安装板的中心设有转轴,转轴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转轴沿轴线方向与机架滑动连接,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转手转动和滑动的驱动元件,安装板的边缘设有夹持单元,夹持单元的回转路径上依次设有取料工位、涂油工位、翻边工位和卸料工位,取料工位设有缸套筒坯输送槽,涂油工位设有涂油装置,翻边工位设有翻边装置,卸料工位设有卸料输送带,夹持单元从取料工位夹取缸套筒坯,依次将缸套转移至涂油工位、翻边工位和卸料工位,并在卸料工位将缸套释放到卸料输送带上。
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设有鼓状气囊,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沿两者盘面的垂向相互开合设置,当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相互合拢时鼓状气囊沿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径向向外膨胀以抵紧缸套内壁,当第一圆盘与第二圆盘相互远离时鼓状气囊沿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径向向内收缩以脱离缸套内壁;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芯筒和滑套,所述滑套滑动设置在芯筒外环面上,所述第一圆盘与芯筒固接,第二圆盘与滑套固接,鼓状气囊包括一环形囊壁,环形囊壁的一端与第一圆盘密封连接,环形囊壁的另一端与第二圆盘密封连接,滑套内环面与芯筒外环面之间为密封滑动配合,所述环形囊壁、第一圆盘、第二圆盘以及芯筒的桶壁共同围合成所述鼓状气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岳西缸套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岳西缸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0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