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管道机器人的线缆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54081.2 | 申请日: | 2020-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0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立川 |
| 主分类号: | B08B9/049 | 分类号: | B08B9/049;B08B13/00;H02G1/08;H02G3/04;A62C3/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管道 机器人 线缆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管道机器人的线缆机构,所述控制轴连接在所述控制机体上,所述控制端头在所述控制轴上滑动,所述控制端头上设置有两个同步摆动的挤压杆,所述挤压杆分别呈半圆形设置,所述控制端头上设置有一个卡接槽,所述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相对应卡接后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所述控制端头内设置有一个第一电磁铁和一个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后控制所述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的连接和分离,所述控制机体上还设置有一个线缆支撑头,通过控制端头能够对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的连接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控制机体的升降对线缆的提升进行控制,大大的提高线缆的布线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扫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管道机器人的线缆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配电网络改造工程的推进,电缆在城市配电网络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电缆管道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此后电缆的敷设质量及运行的稳定性,进而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推广进一步的促进了电力智能控制的增加,其中在绿色建筑中楼体内设置管道铺设线缆,从而对整个建筑楼体进行供电,线缆会设置在管道内,由于管道内日积月累会有大量的灰尘,所以需要对管道内的灰尘进行定期的清理,避免粉尘发生的爆炸危险,同时在对管道内的线缆铺设过程中大多都是通过人工进行布线,所以布线的效率极其的低下。
传统的电缆管道机器人存在以下几个缺点,机械得在管道内进行操作,并且清扫效果不佳,不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管道且在管道内部路径较差情况行动能力一般,并且没有对收集得垃圾灰尘进行再利用的手段,和灭火降温的功能不能提高电缆得安全;
同时在对线缆进行检修更换的过程中只能通过拖拽的方式完成更换,这种方式容易将线缆混乱在一起,无法进行更换,并且需要通过人工来完成更换,因此更换效率极其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管道机器人的线缆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管道清扫机器人行动能力差功能单一问题,实现对线缆进行自动的更换固定,大大的提高了更换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管道机器人的线缆机构,所述线缆机构包括有控制机体、控制轴、控制端头、第一对接头、第二对接头,所述控制轴连接在所述控制机体上,所述控制端头在所述控制轴上滑动,所述控制端头上设置有两个同步摆动的挤压杆,所述挤压杆分别呈半圆形设置,所述控制端头上设置有一个卡接槽,所述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相对应卡接后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所述控制端头内设置有一个第一电磁铁和一个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后控制所述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的连接和分离,所述控制机体上还设置有一个线缆支撑头。
优选的,所述控制轴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螺纹杆,所述控制轴的端部设置有一个驱动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支撑滑块,所述支撑滑块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孔,所述支撑滑块上设置有一个第三电机驱动的第二螺纹杆,所述控制端头上固定链接有一个伸缩轴,所述伸缩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孔,所述控制轴上设置有支撑所述伸缩轴滑动的第二滑槽。
优选的,所述控制端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转槽,所述第一转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支撑轴,所述挤压杆分别在所述第三转轴上转动,所述控制端头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转槽内转动的第一转管,所述挤压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一转管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杆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孔,所述控制端头内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转管转动的第四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立川,未经邹立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4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