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距融合方法及系统、复合型车流量监测装置及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8073.9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4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娟;宗茜茜;张鹏鹤;胡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42 | 分类号: | G08G1/042;G08G1/04;G08G1/052;G08G1/01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史俊军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距 融合 方法 系统 复合型 车流量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距融合方法,包括获取各测距传感器同一时刻采集的距离信息;根据距离信息,计算测量方差估计值;根据测量方差估计值,计算各测距传感器的最优加权因子;根据最优加权因子和距离信息,计算多距离信息融合后的估计值,将估计值作为最终的距离信息。同时公开了相应的测距融合系统、复合型车流量监测装置及监测系统。本发明基于获取的距离信息进行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判断,以自适应的方式寻找各个传感器所对应的最优加权因子,避免因使用单类传感器进行多次测量而产生的信号串扰问题,提高整体测距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距融合方法及系统、复合型车流量监测装置及监测系统,属于智能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交通灯作为管制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手段,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控制交通信号灯的过程中,车辆速度、距离(传感器到车辆的距离)等车流信息的有效获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调节交通信号灯亮暗时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单类传感器多次测量距离信息会产生信号串扰问题,降低系统的实时性,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距融合方法及系统、复合型车流量监测装置及监测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披露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测距融合方法,包括,
获取各测距传感器同一时刻采集的距离信息;
根据距离信息,计算测量方差估计值;
根据测量方差估计值,计算各测距传感器的最优加权因子;
根据最优加权因子和距离信息,计算多距离信息融合后的估计值,将估计值作为最终的距离信息。
测量方差估计值公式为,
其中,为第
最优加权因子公式为,
其中,为第
多距离信息融合后估计值的公式为,
其中,为
测距融合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获取各测距传感器同一时刻采集的距离信息;
方差估计模块:根据距离信息,计算测量方差估计值;
加权因子模块:根据测量方差估计值,计算各测距传感器的最优加权因子;
融合估计模块:根据最优加权因子和距离信息,计算多距离信息融合后的估计值,将估计值作为最终的距离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未经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80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