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乘客出行轨迹的轨道交通疫情防控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7793.3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3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易志刚;臧永立;刘皓玮;李克;郑泽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竹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6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乘客 出行 轨迹 轨道交通 疫情 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乘客出行轨迹的轨道交通疫情防控系统及方法,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第一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对经过第一检测点的目标对象进行图像识别,得到目标对象的第一标识及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图像;第一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中设置有处理第一图像的第一神经网络模型;第二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当所述目标对象进入第二检测点时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图像,并生成所述第二检测点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中设置有处理第二图像的第二神经网络模型,用以生成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信息。通过本公开的处理方案,能够有效的获取目标对象在轨道交通中的轨迹信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乘客出行轨迹的轨道交通疫情防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与城市居民通勤、旅游、商务人士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人员流动性大、密集程度高,在面对重大疫情时,存在传染病快速传播的风险,如何实现病源乘客的身份识别及行迹描述、密切接触病源乘客的识别及活动范围筛查、为车站及车厢内乘客密度限流调控提供实时数据等功能,对于轨道交通疫情防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轨道交通疫情防控的研究较少,地铁运营单位一般采用体温检测、限流、控制乘客拥挤度等措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一些学者仅仅针对轨道交通环境下的疾病传播特点,提出了一些加强消毒、增大送风强度提高通风效果、采取分批放行等形式减少站台区域乘客停留数量、通过缩短行车间隔提升轨道交通列车输送能力等车站防控措施。这些措施能一定程度预防疫情的传播,但缺乏对轨道交通各区域客流密度的实时监控,无法做到灵活的运营组织管理调控,同样当出现感染者乘客后,缺少有效的手段快速筛检出与之出行过程中相关联的实际接触者、间接接触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乘客出行轨迹的轨道交通疫情防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乘客出行轨迹的轨道交通疫情防控系统,包括:
第一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对经过第一检测点的目标对象进行图像识别,得到目标对象的第一标识及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图像;
第一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中设置有处理第一图像的第一神经网络模型,所述第一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多个用于提取第一图像特征的第一特征提取层,以及对所述第一图像执行图像分类的分类层,通过所述第一特征提取层和所述分类层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特征矩阵和第一分类向量,并基于所述第一特征矩阵、所述第一分类向量和所述第一标识生成与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识别矩阵;
第二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当所述目标对象进入第二检测点时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图像,并生成所述第二检测点的第二标识信息;
第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中设置有处理第二图像的第二神经网络模型,所述第二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多个用于提取第二图像特征的第二特征提取层,以及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匹配计算的匹配层,所述第二特征提取层所述第二图像的图像特征,形成第二特征矩阵,所述匹配层对所述第二特征矩阵和所述第一识别矩阵中包含的第一特征矩阵进行匹配度计算,当计算得到的匹配度值大于预设值时,将所述第一识别矩阵、第一图像采集时间、第二图像采集时间以及第二标识信息共同封装成所述目标对象的轨迹信息,以便于基于所述轨迹信息查询所述目标对象在轨道交通中的轨迹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装置还包括:
温度感测器,所述温度感测器能够实时测量经过第一检测点的目标对象的温度,形成第一温度测量值,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测量值与所述第一标识一起形成第一温度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7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