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严格避撞的车辆队列跟驰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2978.5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晋;杨泽宇;胡展溢;孟天闯;杨殿阁;钟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30/14 | 分类号: | B60W30/14;B60W30/16;B60W40/00;B60W40/10;B60W40/105;B60W6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孙红颖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严格 车辆 队列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1.一种严格避撞的车辆队列跟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车辆队列中前方车辆的第一行驶信息、自身车辆的第二行驶信息以及所述自身车辆与所述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测量值;
步骤2,根据车辆执行器的饱和特性信号参数和车辆不确定动力学模型,构建车辆控制器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其中,所述饱和特性信号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为所述车辆队列中跟随车辆的编号,φi为所述饱和特性信号参数,为所述饱和特性信号参数的导数,为可调参数,hi为车头时距,Di为第i辆跟随车辆的名义质量的倒数,σi为第i辆跟随车辆的车辆执行器的名义延迟的倒数,fi(ei)为车间距误差ei的双射函数表达式,sat(·)为所述车辆执行器的输入值,uii为所述车辆控制器的控制力输出值;
步骤3,根据所述第一行驶信息、所述第二行驶信息和所述车间距测量值,利用所述动力学计算模型,计算所述自身车辆的车辆控制器的控制力输出值,其中,所述控制力输出值用于控制所述自身车辆跟随所述前方车辆行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严格避撞的车辆队列跟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具体包括:
步骤21,根据车辆行驶的位移和车身长度,计算所述车辆队列中两辆相邻车辆间的车间距误差的计算值;
步骤22,利用双射函数和车间距误差范围的取值,将所述车间距误差的计算值转换为状态函数,所述状态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ei第i辆跟随车辆与第i-1辆跟随车辆间的车间距误差的计算值,ei∈[ei,m,ei,M],zi为所述状态函数;
步骤23,根据所述车辆不确定动力学模型和所述状态函数,计算所述状态函数的二阶动力学方程,并根据所述饱和特性信号参数,对所述二阶动力学方程进行变换,其中,变换后的二阶动力学方程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ΔDi和Δσi为中间参数,为第i辆跟随车辆的名义质量,ΔMi为所述名义质量对应的时变不确定质量,为第i辆跟随车辆的车辆执行器的名义延迟,Δτi为所述名义延迟对应的时变不确定延迟,Λi为所述车辆不确定动力学模型中不确定动力学部分,vi为第i辆跟随车辆的速度,ai为第i辆跟随车辆的加速度,vi-1为第i-1辆跟随车辆的速度,ai-1为第i-1辆跟随车辆的加速度,为第i辆跟随车辆的名义风阻系数,为第i辆跟随车辆的名义行驶阻力;
步骤24,根据所述变换后的二阶动力学方程,构建所述动力学计算模型,所述动力学计算模型用于计算所述车辆控制器的控制力输出值,其中,所述控制力输出值的计算公式为:
uii(t)=pi1+pi3
式中,pi1为确定性控制力,pi3为不确定性部分对应的车辆控制器的控制力输出值,zi为所述状态函数,为所述状态函数的一阶导数,为任一已知函数,εi为预设常数,εi的取值大于零,为估计参数,为所述估计参数的一阶导数,k1i、k2i为预设控制参数,为第i辆跟随车辆的约束跟随误差修订值,ξi为第i辆跟随车辆的设定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297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