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或缓解相关疾病的基于药食同源中药的功能性食品组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9246.0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5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张欢;王淑艳;康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16H20/90 | 分类号: | G16H20/90;A61K36/8969;A61P11/0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天津欣达睿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6 | 代理人: | 李欣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缓解 相关 疾病 基于 同源 中药 功能 食品 方法 | ||
1.一种预防或缓解相关疾病的基于药食同源中药的功能性食品组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症状,对其发病机制或相应病理生物过程进行调研或研究;
(2)根据步骤(1)的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的疾病或症状的发病机制或病理生物过程,建立相应的一种或多种能够刻画发病机制或病理生物过程的细胞实验模型;
(3)建立药食同源的中药成分实体库:按照食品级要求对多种中药原料药分别进行制备,并为每一种中药成分添加入库标识,并建立相应质量控制标准;
(4)筛选对该疾病或病理过程具有预防或缓解作用的活性中药:基于步骤(2)建立的细胞模型,对步骤(3)得到的活性中药成分进行高通量筛选,得到特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相关联的各细胞模型所对应的候选中药成分,再利用同一过程的不同实验多次验证该中药成分的作用效果,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研究;
(5)根据中药配伍网络和中医药经典理论指导组方设计:根据步骤(4)实验得到的候选中药成分,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中DMIM(基于方剂距离的互信息熵模型)方法进行组合物筛选,进一步确定上述候选中药成分所对应中药形成的两两之间的组合在中药配伍网络中的关联度,如果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则认为该中药组合物具有组方合理性和安全性,再利用传统中医药经典配伍理论对上述中药组方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最终的配伍组方;
(6)根据步骤(4)中确定的候选中药成分的活性剂量以及步骤(5)得到的中药组合物,进行体内药效评价实验,进一步评价中药组合物的功效及安全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缓解相关疾病的基于药食同源中药的功能性食品组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特定疾病或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病、恶性肿瘤、帕金森氏病(PD)、消化系统疾病、眼部疾病和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缓解相关疾病的基于药食同源中药的功能性食品组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的特定疾病或症状是指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 Matter,PM)导致的肺损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缓解相关疾病的基于药食同源中药的功能性食品组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4)所述的细胞模型是针对疾病或症状的单一细胞模型或联合细胞模型;所述的细胞模型使用的细胞为动物细胞系和/或人体细胞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缓解相关疾病的基于药食同源中药的功能性食品组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入库标识为二维码;步骤(3)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方法是以光谱和/或色谱指纹图谱法为主,其他分析方法为辅,对中药成分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缓解相关疾病的基于药食同源中药的功能性食品组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中药配伍网络软件为DMIM方法,该方法所生成的中药与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即为中药配伍网络Herb network。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缓解相关疾病的基于药食同源中药的功能性食品组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药物:八角、白扁豆、白扁豆花、白果、白芨、白茅根、白芍、白术、白芷、百合、板蓝根、薄荷、北沙参、草决明、侧柏叶、陈皮、赤芍、赤小豆、川贝母、大枣、代代花、淡豆豉、淡竹叶、党参、刀豆、地骨皮、丁香、豆蔻、榧子、佛手、茯苓、蝮蛇、覆盆子、甘草、干姜、高良姜、葛根、枸杞、荷叶、黑胡椒、黑芝麻、红莲子、花椒、槐花、槐米、黄芥子、黄精、火麻仁、藿香、鸡内金、金荞麦、金银花、桔梗、橘红、桔皮、菊花、菊苣、昆布、莱菔子、龙眼肉、芦根、罗汉果、马齿苋、麦芽、迷迭香、牡丹皮、牡蛎、木瓜、牛蒡子、胖大海、枇杷叶、蒲公英、芡实、青果、肉豆蔻、肉桂、桑白皮、桑葚子、桑叶、沙棘、砂仁、山药、山楂、生姜、酸枣仁、桃仁、乌梅、乌梢蛇、香薷、香橼、小茴香、小蓟、薤白、杏仁、益智仁、薏苡仁、余甘子、鱼腥草、玉竹、郁李仁、浙贝母、栀子、枳椇子、紫苏、紫苏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未经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92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