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辅助的图案化透明导电电极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19784.1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0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师;罗云瀚;杨帆;陈耀飞;陈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3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郑永泉 |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辅助 图案 透明 导电 电极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超声辅助的图案化透明导电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S1配置交联剂:配置水溶性光聚合交联剂;
S2涂布成膜:按一定比例混合水溶性光聚合交联剂和金属纳米线分散液后涂布在衬底表面;
S3选择性曝光:对待图案化的导电电极进行选择性曝光,得到曝光的导电电极;
S4超声清洗:在极性溶剂中对曝光的导电电极进行超声清洗,干燥得到图案化透明导电电极;
所述水溶性光聚合交联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成分:
单官能团活性释放剂 4%-95%;
双/多官能团活性释放剂 4%-95%;
光引发剂 0.05%-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辅助的图案化透明导电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官能团活性释放剂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羟乙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丙烯酸酯、四氢化糠基丙烯酸酯、乙基己基丙烯酸酯、环己基丙烯酸酯、二环戊烯基氧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羟丙酯、苯氧基三乙氧基丙烯酸酯、四氢化糠基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苯酚单丙烯酸酯、二环戊烯基丙烯酸酯、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异辛基丙烯酸酯、十八烷基丙烯酸酯、月桂基丙烯酸酯、十三烷基丙烯酸酯、二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辅助的图案化透明导电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多官能团活性释放剂为双官能团活性释放剂、多官能团活性释放剂的任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辅助的图案化透明导电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官能团活性释放剂为二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二缩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三缩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辅助的图案化透明导电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团活性释放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酸酯三丙烯酸酯、二缩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辅助的图案化透明导电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是DAROCUR1173、IRGACURE 184、IRGACURE 127、IRGACURE 369、IRGACURE 379、IRGACURE 500、IGRGACURE 651、IGRGACURE 819、IGRGACURE 250、IGRGACURE 2959、IGRGACURE 2100、IGRGACURE 907、IGRGACURE 754、LUCIRINTPO、Omnirad 754、OmniradMBF、Omnirad DETX、Omnirad EDB、Omnirad EHA、Esacure ONE、Esacure KIP 150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辅助的图案化透明导电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硬质材料,所述硬质材料为蓝宝石、单质硅、玻璃、氧化锌中的任一种;
或所述衬底为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热塑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酰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Dragon skin 10、Dragon skin 30中的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辅助的图案化透明导电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线是金、银、铜、镍中的一种或几种复合的纳米线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辅助的图案化透明导电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溶剂为水、碳酸钠水溶液、乙醇、乙二醇、丙酮、甲醇、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全氯乙烯、异丙醇、四氢呋喃、正己烷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97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