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汽车外覆盖件扛凹性能的增强装置及增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6698.5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1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谷骁勇;王朋波;张会平;王大勇;程坦;罗凯平;李爱红;张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1 | 代理人: | 马丽青 |
地址: | 467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覆盖 件扛凹 性能 增强 装置 方法 | ||
1.用于汽车外覆盖件扛凹性能的增强装置,包括用于安装于外板与内板之间的支架部(100),所述支架部(100)与所述内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架部(100)包括若干数量的与需要增强外板强度位置对应的增强位(101),且在内板上设置对应于增强位(101)的穿孔,所述增强位(101)处设有与支架部机械配合的可通过外力调节施加于增强位(101)相对于外板投影处位置力量大小的顶杆(200),所述顶杆(200)与所述支架部(100)之间为螺纹传递配合,形成通过螺纹可相对于外板方向伸出或退缩的结构,所述顶杆(200)的一端设有用于调节顶杆(200)的调节端(201),所述顶杆(200)的另一端部连接有一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头(202),形成避免顶杆(200)端部与外板内侧面刚性接触的结构,所述增强位(101)向外板方向变形形成的内凹结构,所述顶杆(200)位于内凹结构内,所述支架部(100)至少部分包括连接部(102),所述连接部(102)用于所述内板固定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增强位(101)的内凹结构与所述连接部(102)之间形成高度差,该所述高度差形成用于容纳顶杆(200)端部以及调节顶杆(200)螺纹的结构。
2.一种用于汽车外覆盖件扛凹性能的增强方法,该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外覆盖件扛凹性能的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首先,设置用于安装于外板与内板之间的支架部(100); 在支架部(100)上设置一个或多个需要增强外板强度位置对应的增强位(101),且在内板上设置对应于增强位(101)的穿孔; 在所述增强位(101)处设置与支架机械配合的可通过外力调节施加于增强位(101)相对于外板投影处位置力量大小的顶杆(200); 将所述支架部(100)与所述内板进行固定或可拆卸固定连接,形成支架部(100)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顶杆(200)与所述支架部(100)之间设置为螺纹传递配合,形成通过螺纹可相对于外板方向伸出或退缩的结构,所述顶杆(200)的一端设有用于调节顶杆(200)的调节端(201),当需要增强外板强度时,调节顶杆(200)向外板处移动并顶压外板,使得外板的刚度增强,进而提升其抗凹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顶杆(200)的另一端部连接有一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头(202),形成避免顶杆(200)端部与外板内侧面刚性接触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增强位(101)向外板方向变形形成的内凹结构,所述顶杆(200)位于内凹结构内,内凹结构可将顶杆(200)收纳于支架部(100)内,防止顶杆(200)端部干涉内板以及内板处对应的车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城建学院,未经河南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669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