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波长LED水下可见光通信调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16305.0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6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江明;杨子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B10/50;H04B10/079;H04B10/54;H04B10/516;H04B13/02;H04L1/00;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金福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学习 波长 led 水下 可见 光通信 调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波长LED水下可见光通信调制方法,使用多个不同波长的LED,并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利用接收机估计的信道和噪声功率信息进行自适应的调制解调;通过训练,本方法不但能满足基于强度调制和直接检测的VLC的非负实信号要求,还能保持发射机星座图平均光功率恒定,并能自动适应不同的水下信道特征,在大多数水下环境中比已有方案在相同的频谱效率下达到更好的BER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见光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波长LED水下可见光通信调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不断探索,水下的无线通信技术变得日益重要。水下无线通信的载波主要有三种,声波、射频(Radio Frequency,RF)波段和光波。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是水声通信。然而,水声通信能支持的数据速率较低且延时高[1]H.Kaushal and G.Kaddoum,“Underwater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IEEEAccess,vol.4,pp.1518-1547,Apr.2016。基于RF频段的电磁波的水下无线通信,能在较短距离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是RF电磁波在海水中的衰减比较大,并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1]。而电磁波中的可见光频段则是一个在水下相对衰减较低的“窗口”,所以水下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技术能在较长的海水通信链路下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1]。因此,研究水下VLC具有重要的意义。
吸收效应、散射效应和湍流效应是影响水下VLC的重要因素[1][2]Z.Zeng,S.Fu,H.Zhang,Y.Dong,and J.Cheng,“A survey of underwater optical wirelesscommunications,”IEEE Commun.Surveys Tuts.,vol.19,no.1,pp.204–238,Firstquarter 2017。历史文献中提出了多种对水体的分类方法,其中Jerlov水体分类方法[3]N.G.Jerlov,Optical oceanography.Amsterdam,the Netherlands:Elsevier PublishingCompany,1968使用较为广泛。根据Jerlov水体分类方法,开放海域水体分为I、IA、IB、II和III,近海水域水体分为1、3、5、7和9[3]。文献[4]V.I.Haltrin,“Chlorophyll-based modelof seawater optical properties,”Applied Optics,vol.38,no.33,pp.6826–6832,Nov.1999中提出利用不同水体中不同的叶绿素浓度来对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以及体散射函数进行建模。利用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以及体散射函数,文献[5]J.W.C.Cox,“Simulation,modeling,and design of underwater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Ph.D.dissertation,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North Carolina,USA,2012中提出使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MC)仿真来对水下VLC信道进行建模。另外,文献[6]M.V.Jamali,J.A.Salehi,and F.Akhoundi,“Performance studies of underwater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spatial diversity:MIMO scheme,”IEEE Trans.Commun.,vol.65,no.3,pp.1176–1192,Mar.2017中提出使用对数正态模型来对湍流效应进行建模。上述对VLC信道的研究,为水下VLC调制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6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射灯
- 下一篇:图像问答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