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活动镶块解决产品干涉的斜顶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5941.1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5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军;章晓勇;严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兴利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44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陈传班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活动 解决 产品 干涉 机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活动镶块解决产品干涉的斜顶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模仁、斜顶件、斜顶柱及滑动组件,模仁上端设置有开口,斜顶件设置于该开口内,斜顶件的上表面与开口齐平,且斜顶件的成型面与模仁的侧壁之间形成倒钩成型腔,斜顶件相对于倒钩成型腔的另一侧与斜顶件上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缺口,该第一缺口处设置有与斜顶件滑动连接的活动镶块,该活动镶块与开口的底部之间间隔设置,活动镶块与模仁之间设置有驱动活动镶块相对斜顶件运动方向做相反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活动镶块和斜顶件之间设有导向限位机构,以防止干涉产品脱模导致产品损坏、同时防止机构卡滞、高效且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注塑模具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活动镶块解决产品干涉的斜顶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注塑产品生产中,产品内部的倒扣,需要用“斜顶”来成型产品结构。因部分产品的特殊形状和角度,斜顶在运动过程中会有干涉产品的问题。在实际生产中,斜顶会铲掉产品,造成外观缺陷。斜顶机构包括斜顶柱和斜顶件,在脱模的时候斜顶件的外侧和产品顶部的干涉距离为S1,如图1所示。同时,产生的塑料碎屑会卡入机构运动的间隙,造成机构运动卡滞。通常情况下是改变斜顶运动方向并配合修改产品来解决,但是修改产品,会改变其外观或装配关系,限制了产品设计的自由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干涉产品脱模导致产品损坏、同时防止机构卡滞、高效且结构简单的利用活动镶块解决产品干涉的斜顶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活动镶块解决产品干涉的斜顶机构,包括模仁、斜顶件、斜顶柱及滑动组件,所述的模仁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斜顶件设置于该开口内,斜顶件的上表面与开口齐平,且斜顶件的成型面与模仁的侧壁之间形成倒钩成型腔,斜顶柱的上端穿过模仁与斜顶件固定连接,斜顶柱的下端与滑动组件连接,所述的斜顶件相对于倒钩成型腔的另一侧与斜顶件上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缺口,该第一缺口处设置有与斜顶件滑动连接的活动镶块,该活动镶块与开口的底部之间间隔设置,该间隔部分形成活动行程S2,活动镶块与模仁之间设置有驱动活动镶块相对斜顶件运动方向做相反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活动镶块和斜顶件之间设有导向限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模仁、斜顶件、斜顶柱及滑动组件,所述的模仁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斜顶件设置于该开口内,斜顶件的上表面与开口齐平,因此便于注塑,且斜顶件的成型面与模仁的侧壁之间形成倒钩成型腔,斜顶柱的上端穿过模仁与斜顶件固定连接,斜顶柱的下端与滑动组件连接,所述的斜顶件相对于倒钩成型腔的另一侧与斜顶件上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缺口,该第一缺口处设置有与斜顶件滑动连接的活动镶块,活动镶块的初始位置为活动镶块的上表面、斜顶件上表面及模仁的上表面构成凸模,当凸模与凹模闭合时,此时的腔体与倒钩成型腔联通构成整个产品的型腔,该活动镶块与开口的底部之间间隔设置,该间隔部分形成活动行程S2所述活动镶块的设置便于脱模时S2值的下降,此时斜顶件和活动镶块产生的凸模注塑面分离,此时不会有干涉问题,活动镶块与模仁之间设置有驱动活动镶块相对斜顶件运动方向做相反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设置便于脱模时活动镶块向下运动,所述活动镶块和斜顶件之间设有导向限位机构,所述导向限位机构的设置能够便于活动镶块的上表面和斜顶件的上表面及模仁的上表面构成凸模,能够限制活动镶块的最高上升距离,便于注塑使用,大大提高使用的效率,同时能够对活动镶块的运动起到提高稳定性的作用,防止间隙的产生,由于合模时活动镶块和模具抵触形成高度差,因此在脱模的时候能够通过伸缩机构对活动镶块产生一个向下拉动的力,有效的解决了产品的干扰问题,同时由于没有干扰问题,不会有碎屑产生掉入间隙导致机构的损坏,所述斜顶块顶出170mm,角度18°,则斜顶运动距离为:170mm*tan18=55.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兴利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兴利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59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编创双心康复呼吸法
- 下一篇:一种芯片的物理指纹提取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