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段发酵液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0608.1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4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方瑞庭;张颂临;王小华;方瑞昌;张恩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瑞庭 |
主分类号: | C05F11/00 | 分类号: | C05F11/00;C05F17/20;C05F17/40;C05G5/20;C05G5/10;C05F17/90;C05F17/964;C05F17/979;C05F17/993;C05F17/7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锦辉;陈艺琴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液体 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段发酵液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鲜绿植物清洗搓揉打碎后,喷洒混合醒化的厌氧复合菌液,压缩成块后进行第一段发酵直至物料的纤维软化;将第一段发酵后的物料进行高浓磨和中浓磨磨浆工序处理,对多纤维物料洗出草浆,洗液和少纤维浆料送至排除空气后的发酵罐中发酵,射流搅拌,发酵后出料进行压滤形成液体肥料和固体肥料。本发明能够利用鲜绿植物作为原料进行工业化生产液体肥料、固体肥料,兼制草浆,其环保性强;此外,绿色液体肥料含有各种植物自然酶和大量小分子有机质、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由于每种植物含自然酶上千种,在制肥过程最大可能的保证植物自然酶无流失,进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环保自然,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段发酵液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酶表达植物内在的生命功能,现代技术以化学法仿制植物酶,将氨基酸螯合锌、硅、硼、钾、铁、钙等,制成植物细胞赋活剂、生长促进剂、生根剂、抑菌剂因子,同时加入微量元素,制成叶绿素合成剂,进而能有效防止黄叶、小叶、卷叶,使病叶变健叶,防止落花落果,促使作物提前上市,上述合成酶产品属植物生长激素范畴。农业另一种肥料方法是将双酶混入尿素、复合肥、有机肥,或者制成水溶肥等等。
现代农业已应用酶肥,肥料经酶催化迅速分解而被作物吸收,与此同时,作物亦能从叶面或根系直接吸收酶。上述吸收方式存在着两个问题隐患:第一,目前农业酶制剂及酶肥中所添加的酶,皆利用人工化学合成,该合成酶经作物吸收传给人体,其安全性未被论证;第二,合成酶种类有限,功能不全面,虽能促作物快速成长,却促使果蔬口味淡化,失去自然优质风格。
农业是自然循环,本在自然,自然界植物内的自然酶生态安全。中国祖先很早就朴素地使用绿肥促丰产,现代科学才认识到这是因为绿肥中具有大量的自然酶。广义上所有野生绿禾绿草绿桔杆都是绿肥,取之不尽,但却被长期搁置荒废,未深开发加工,或者说未发现其可大规模生产开发的有效工艺。绿肥是清洁有机肥源,以绿肥深加工制成含大量自然酶、全营养价的绿色农资,市场尚处于稀缺状态。
每种绿色植物内含有上千种酶,自然酶与合成酶相比较,差异性很大:
第一,合成酶由化学方法制成,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却很高,不易代谢。植物自然酶长期与人类共存,其自然酶结构复杂,容易分解,也容易代谢;
第二,合成酶种类数量都有限,虽能促使作物速长,快速吸收,但其功能和营养不全面,果蔬速长,却失去自然风味,这已是普遍的现象。而自然酶数量大,成分、配比自然,功能全面,且自然酶催化效率比合成酶高千倍,同时自然酶不仅能促使作物快速生长,而且能够保证作物的果蔬风味自然丰足,而这正是优质、安全、高效农业的基础;
第三,合成酶由作物吸收转入人体,这些氨基酸与金属的鳌合物,具有酶的催化属性,在体内若有异常的催化和代谢,其安全性堪忧。而植物自然酶是人类营养成份,也是草食动物全价营养基础,其安全性、优质性在与人类的长期共存中已变得自然而然。
中国专利CN103140456公布了鲜草发酵液体肥的方法和粉碎机,其仅能对高尔夫球场中草坪的鲜草粉碎成细小颗粒后在进行发酵,因其需粉碎成直径小于或等于0.1mm的细小颗粒,其所能利用的鲜草原料有局限性,该工艺无法推广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长径的植被原料,且未涉及对多纤维绿禾绿草制浆的综合开发以及季节性草料的保存方法;再者,其设备仅能对高尔夫球场短草进行粉碎且效率不高,其对众多长草绿禾粉碎无普遍意义,用矿山球磨机作发酵设备噪声极大,不合环保;此外,微生物发酵不适合在滚球撞击的环境,球磨撞击及撞击升温都使物料中发酵微生物和自然酶失活,有损液肥天然活性,且球磨运动与发酵产气使得球磨机内压升高,有爆裂风险存在,因而其工艺无法推广进行产业化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瑞庭,未经方瑞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06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漆包线回收设备
- 下一篇:一种计算器显示屏运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