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停车系统中车辆对正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0114.3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1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朝晖;刘卫;陆雄;封向东;李光贤;曾亚平;刘大可;陆劲旭;徐月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乔涛 |
地址: | 65005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停车 系统 车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可实现停车系统中车辆对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横梁、纵梁、搬运器行走轨道、踏板、阻挡装置、阻挡块支撑槽以及对正辊;
所述横梁、纵梁和踏板共同组成主平台,所述搬运器行走轨道与纵梁平行设置在主平台上并纵向贯穿整个主平台;
所述主平台上除设置对正辊和搬运器行走轨道外,在其前中后端均设置踏板,该踏板为主平台与地面连接的载体,供目标车辆在主平台与地面之间行走;
所述阻挡装置包括阻挡块、阻挡传动装置和阻挡驱动电机;所述阻挡驱动电机通过阻挡传动装置带动阻挡块用于车辆的限位,即目标车辆从地面行驶在主平台上时,阻挡块对车辆前轮进行阻挡,使车辆前后轮均置于对正辊上;
所述阻挡块支撑槽作为阻挡块的支撑载体,固定在主平台前端两侧踏板的底部,当车辆经阻挡块限位停止运行后,阻挡块可收回到装置底部的阻挡块支撑槽内,同时,支撑槽还可作为阻挡块的收回限位器;
所述对正辊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对正辊组件和对正辊驱动电机,左、右对正辊组件均包括辊筒和对正辊传动装置;所述对正辊驱动电机通过正辊传动装置带动辊筒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停车系统中车辆对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传动装置包括链轮、锁紧螺母、阻挡传动链条、传动轴、轴承、拉环和拉环轴承;所述阻挡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平台上踏板底侧,所述阻挡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通过锁紧螺母锁紧的链轮,通过所述阻挡传动链条使该链轮与设置在传动轴中间位置的从动链轮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在前述纵梁两侧,所述阻挡块通过键连接固定在传动轴两侧,并与前述阻挡块支撑槽对齐,在所述阻挡块与传动轴连接处设有通过拉环轴承固定在阻挡块外壁的拉环,所述拉环的外端面通过螺栓固定在前述横梁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停车系统中车辆对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正辊组件包括多排链轮、带座轴承、连接链条、对正辊传动链条和锁紧螺母;所述辊筒的一端连接带座轴承,其另一端先通过键连接方式连接多排链轮后,再在其端部设置带座轴承;所述辊筒与辊筒之间通过连接链条绕过该多排链轮使辊筒两两相连,分为左右两组;所述每组辊筒根据承载能力、辊筒直径和对正车型的不同可设置3到10根,每根辊筒两端的带座轴承分别固定在主平台底部两相邻横梁的侧壁上;所述对正辊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左右两组辊筒的中间位置,并在对正辊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通过锁紧螺母锁紧的多排链轮;所述左右两组辊筒中,靠近内侧的两根辊筒分别通过对正辊传动链条与设置在对正辊驱动电机上的多排主动链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停车系统中车辆对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传动装置包括主动带轮、锁紧螺母、V型带、传动轴、轴承、拉环和拉环轴承;所述阻挡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平台上踏板底侧,所述阻挡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通过锁紧螺母锁紧的主动带轮,通过V型带的交错连接,使阻挡驱动电机驱动主动带轮,通过V型带的传动,实现所述阻挡块的伸出、缩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现停车系统中车辆对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正辊组件包括主动带轮、带座轴承、V型带和锁紧螺母;所述辊筒的一端连接带座轴承,其另一端先通过键连接方式连接主动带轮后,再在其端部设置带座轴承;所述辊筒与辊筒之间通过V型带使辊筒两两相连,分为左右两组,每组平行设置多根,每根辊筒两端的带座轴承分别固定在主平台底部两相邻横梁的侧壁上;所述对正辊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左右两组辊筒的中间位置,并在对正辊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通过锁紧螺母锁紧的主动带轮;所述左右两组辊筒中,靠近内侧的两根辊筒分别通过V型带与设置在对正辊驱动电机上的主动带轮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可实现停车系统中车辆对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正辊包括前轮对正辊和后轮对正辊,前轮对正辊、后轮对正辊又包括左右轮对正辊,即在车辆对正过程中,每个车轮对应一组对正辊所限定的道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01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