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涂层焊丝压痕的自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0201.0 | 申请日: | 202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2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胡连海;陶国栋;赵英利;张坤;嵇爽;许昌玲;牛子琛;吕小松;冷宇轩;靳旭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9/173 | 分类号: | B23K9/173;B23K9/133;B23K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43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涂层 焊丝 压痕 自动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涂层焊丝压痕的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推杆机构、压痕机构、传感控制系统、导丝机构和支架结构;推杆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电动推杆、固定销钉和固定块;压痕机构由上压痕体系和下压痕体系构成;传感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主控制单元、电动推杆控制开关和伺服电机驱动电路;导丝机构包括导丝块和固定螺钉;支架结构包括支架、隔板和底板。通过传感控制机构控制推杆机构驱动压痕机构压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涂层焊丝压痕的自动控制装置,适应能力强,适用范围广,制备的压痕均匀且精确可控,使涂覆层均匀不易脱落,能够实现安全、便捷、高效、节能、连续的自动化低成本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丝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备涂层焊丝压痕的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丝目前已发展成为消耗量最大的焊材品种,且增长势头不减。然而,随着我国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气体保护焊丝的生产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迫切需要进行生产工艺改进和创新,以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废液排放,以及焊丝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同时,传统的镀铜焊丝存在许多问题:①镀铜焊丝易生锈,保存时间短;②镀铜焊丝上的镀铜层易剥落,堵塞导电嘴,从而导致焊丝送丝不畅,使得焊接过程不稳定;③焊接时产生有毒的铜烟雾,危害焊接操作者的健康且产生环境污染。而采用不锈钢实心焊丝进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焊接飞溅大,全位置焊接适应差,焊接工艺参数范围窄,对焊接电源设备的性能要求高,对焊工技术要求高等。因此,为解决镀铜焊丝和不锈钢实心焊丝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生产商通过对焊丝进行表面处理,制备涂层焊丝,改进焊丝的焊接工艺性能和内在质量,降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目前,压痕涂覆法是国内外生产商制备涂层焊丝的重要方法,其中采用压痕装置的压痕工艺是该方法中的关键工序,然而在压痕工艺中,采用压痕装置进行焊丝压痕时,无法自适应焊丝直径的波动所导致的压痕不均匀问题,从而导致如下问题:第一,压痕不均匀会造成涂覆层涂覆不均匀,导致焊接过程不稳定,飞溅严重;第二,压痕深度过小,涂覆层与焊丝表面结合力不强,容易导致涂层脱落,影响涂层焊丝质量;第三,压痕深度过大,导致应力集中严重,使得焊丝在拉拔过程中极易断裂,降低生产效率和提高生产成本。此外,现有压痕装置在切换加工不同直径焊丝需手动重新调节装置,操作繁琐,压痕过程无法自动调节,难以实现安全、便捷、高效、连续的自动化低成本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压痕装置制备的涂层焊丝质量差,适应能力差,适用范围窄,生产效率低,成本高,难以实现安全、便捷、高效、节能、连续的自动化生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涂层焊丝压痕的自动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涂层焊丝压痕的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推杆机构、压痕机构、传感控制系统、导丝机构和支架结构;推杆机构包括电动推杆7、固定销钉9和固定块15;压痕机构由上压痕体系和下压痕体系构成,其中上压痕体系包括动轮轴6、活动块8、活动轴10、压轮一12和轴承11-1,动轮轴6穿过与压轮一12配合的轴承11-1,并连接在活动块8上,电动推杆7的推杆24上下运动,控制与活动块8连接的压轮一12运动,下压痕体系包括轴承座2、压轮轴3、压轮二13、轴承11-2和轴承11-3,压轮轴3穿过压轮二13,通过连接键14将压轮轴3与压轮二13连接,压轮轴3两端与轴承11-2和轴承11-3配合,轴承11-2和轴承11-3固定在轴承座内,压轮二13轴线固定不动;传感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19、位移传感器20、主控制单元21、电动推杆控制开关22和伺服电机驱动电路23;导丝机构包括导丝块16、螺钉18-1和螺钉18-2;支架结构包括支架1、隔板5和底板17;通过传感控制系统控制推杆机构驱动压痕机构实现压痕的控制,自动控制装置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初始状态:在主控制单元21中设定压痕百分比n0,压轮一12和压轮二13闭合,两压轮间距为0,位移传感器20检测到位移为0,推杆24与活动块间距为5~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02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航行数据回放和分析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风机叶轮加工设备及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