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物质盐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矿物质盐粉末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4640.2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6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于燕波;刘同方;董海胜;张翼飞;曾萍;李淑娟;沈起兵;张国文;李亦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3L33/16 | 分类号: | A23L33/1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方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物质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粉末 | ||
本发明属于特医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物质盐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矿物质盐粉末。该矿物质盐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溶性钙盐和水溶性镁盐溶于水中,得到第一混合溶液;将水溶性钠盐和水溶性钾盐溶于水中,得到第二混合溶液;所述水溶性钠盐和/或水溶性钾盐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柠檬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和海藻酸根离子;将水溶性亚铁盐、水溶性铜盐、水溶性锌盐、水溶性锰盐、水溶性钼盐和水溶性铬盐溶于水中,得到第三混合溶液;将水溶性碘盐和水溶性硒盐溶于水中,得到第四混合溶液;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第二混合溶液、第三混合溶液和第四混合溶液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加热反应,得到所述矿物质盐乳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医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物质盐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矿物质盐粉末。
背景技术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FSMP)简称特医食品,是专门为了满足肠内营养疗法,针对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加工而成的一类配方食品,其在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快速康复等方面效果显著。临床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尤其对于糖尿病、肿瘤、创伤手术、意识障碍、厌食症等特定疾病人群。营养不良与较差的治疗效果、并发症风险、恢复时间延长、更高的治疗费用以及较高的病死率相关。相比肠外营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属于经消化道饮食,在临床营养支持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符合人体生理。
在《GB 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中对适用于1~10岁人群和10岁以上人群的全营养配方食品中矿物质的含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虽然矿物质在人体内的总量不及体重的5%,也不能提供能量,但它们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由外界环境供给,并且在人体组织的生理作用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也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和正常渗透压的必要条件。针对国内特医食品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现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特医食品生产和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了我国特医食品产业的规范发展。目前,我国的特医食品产业整体还处在产品研发阶段,虽初具雏形,但在产品制备技术及装备、临床应用效果、患者认知度等方面仍远不如发达国家。而且,由于没有足够的营养素构效关系等静态品质、营养素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品质以及营养素间互作关系等基础研究,导致我国特医食品研制过程中缺乏核心技术,研发的产品不仅供消费者选择种类较少且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按照产品的类型划分,国内研发的特医食品类型主要为粉剂型和乳剂型两大类。粉剂类特医食品占市场份额约40%,其主要是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粉)三大宏量营养素和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通过干法混合制备而成,生产工艺简单,但主要存在微量营养素分布不均。特别是现有市场上的不溶性矿物质盐,如碳酸钙、碳酸镁、焦磷酸铁、磷酸钙、磷酸镁等,由于粒径相对较大,在粉剂冲调后易沉淀的问题,这也是当下制约我国粉剂类特医食品发展的关键瓶颈。乳剂类特医食品由于无需复水操作,便于临床应用,其市场使用率高于粉剂类特医食品,约占50%比例。乳剂类特医食品是由三大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通过乳化、均质和灭菌等工艺制备的O/W乳化体系,其本身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易发生矿物质离子(如[Ca]2+、[Mg]2+、[Fe]2+、[Zn]2+、[Cu]2+等)与蛋白质接触,发生絮凝沉淀失稳现象。此外,营养素在乳剂生产和储藏过程中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导致失稳失活,影响乳剂品质。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物质盐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矿物质盐乳液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矿物质盐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水溶性钙盐和水溶性镁盐溶于水中,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未经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46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