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息视觉多功能测量数据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3667.X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1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曹雁;张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视特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14 | 分类号: | G01S17/14;G01S7/481;G01B11/24;G01B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息 视觉 多功能 测量 数据 显示 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息视觉多功能测量数据显示系统,包括支撑板和固定在支撑板右侧的激光器,支撑板底部的左侧固定链接有驱动装置,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移动平台,移动平台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反光组件,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分光器的正前方设置有第二反光组件,本发明涉及全息成像技术领域。该全息视觉多功能测量数据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的角度可调,使该系统不仅能够测量工件的长度,还能摄取工件的三维图像,将测量和摄像相结合,整合到一台设备中,功能更丰富,且缩小设备的体积,降低了设备造价,更有利于推广使用,工件在测量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减小测量误差,从而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息成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息视觉多功能测量数据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全息技术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即拍摄过程:被拍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对物体的尺寸进行测量、对物品进行无损检测、存储物品的三维图像等,公开号为CN10578484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超声波场的光学全息测量系统及方法,该方案能够获得固体样品表面瞬态声场不同时刻的全息图,然后通过声场重构获得固体样品表面的超声波的相位和幅值,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测量效率高,能够实现宽带性能和高空间分辨率;
公开号为CN20367232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锥光全息测量系统,该方案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综合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光学全息技术,提高产品的测量精度,结合现有技术,目前的全息视觉测量系统依然存在以下缺陷:
1)、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对物品的尺寸进行测量,或者只能利用全息技术获取物品的三维图像,无法将两种功能相结合,导致两种设备占用空间较大,且两种设备单独制作的造价较高,不利于推广。
2)、使用不方便,在测量工件的长度时,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当工作台移动时,工件容易发生位移,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从而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息视觉多功能测量数据显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解决了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将测量与三维图像获取功能整合到一台设备上,以及测量结果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全息视觉多功能测量数据显示系统,包括支撑板和固定在支撑板右侧的激光器,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左侧固定链接有驱动装置,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反光组件,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反光组件与激光器之间固定连接有分光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分光器的正前方设置有第二反光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视特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雅视特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36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