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4231.8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9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周鹏坤;高欢;黄昕珂;焦晓明;李子爱;孟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B60H1/00;F25B17/00;F25B27/00;F25B41/04;F25B41/06;F25B3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鹏威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车 分离 太阳能 吸附 制冷 空调器 | ||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包括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储液罐、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水泵、管道以及管道阀门。本发明采用双吸附床交替循环,并通过对吸附床从脱附状态到吸附状态的热回收,提高热利用率和吸附床的吸附效率;利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的高速迎面风带走冷凝器的冷凝热和吸附状态吸附床的吸附热,不仅节能且结构更加紧凑。吸附床由多层间隔的子吸附床组成,且子吸附床的内部换热管外壁及床壳体上部和底部的内外壁都加有翅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增强吸附状态下吸附床的散热。本发明能有效利用太阳能制冷,降低公交车空调器的能耗,提高其续航里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
背景技术
作为当今世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辐射量和制冷量季节高峰的高度匹配以及其节能、环保、绿色的优势,使得太阳能制冷拥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太阳能吸附式制冷与太阳能吸收制冷相比,不仅不需要溶液泵或分馏装置、不存在吸收式制冷中腐蚀和结晶的现象,而且吸附式制冷可以利用低品位热能。因此,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结构简单、节能环保、低噪音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能源危机及环保诉求的加剧,政府和汽车企业都加大了对公交车的开发投入。与此同时,作为公交车中耗能最大的辅助系统—电动空调系统,其消耗的能量一般占整车能量消耗的20%-40%,功率过大将造成能源浪费,功率过小则影响驾乘舒适性。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与现有的公交车系统进行结合,不仅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而且能够提高公交车的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
专利号为CN106627047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公交车用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该空调系统包括吸附式制冷装置、太阳能集热装置、通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该公交车用太阳能吸附式空调器太阳能集热板与吸附床直接接触,只通过导热进行太阳能集热装置与吸附床的换热,导热量小,传热效果差,而且吸附床内温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导热量大,传热效果好,吸附床内温度均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公交车用分离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器,包括第一吸附床、第二吸附床、集热板、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均包括若干层子吸附床,相邻两层所述子吸附床之间设置有间隙,每层所述子吸附床的外壁设置有外翅片,每层所述子吸附床的内部设置有内翅片和热水管,内翅片套设在热水管上,所述内翅片上开设有用于制冷剂通过的通孔;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上从总进水口到总出水口之间的热水管为同程式管路,且每层所述子吸附床内部的热水管也为同程式管路;
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的制冷剂出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的制冷剂进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第五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所述集热板的出水端通过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的总进水口连通,所述第六管道和所述第七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的总出水口分别通过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与所述集热板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管道和所述第七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和所述第二吸附床的总出水口还分别通过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所述集热板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十管道和所述第十一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九阀门和第十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