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新型全卷积网络的等模矢量分解图像加密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4057.7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9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君;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00 | 分类号: | G06T1/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新型 卷积 网络 矢量 分解 图像 加密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新型全卷积网络的等模矢量分解图像加密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等模矢量分解的加密系统、加密分析的网络模型、网络训练与加密系统分析四部分。通过输入明文‑密文对对设计好的加密分析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然后通过训练好的加密分析网络模型,输入密文图像,即可获得攻击分析的结果,即恢复的高质量明文图像。所提出的加密分析方法相比传统攻击方法,无需知道加密秘钥或私钥及其他加密系统参数等即可实现有效的加密分析,能够恢复恢复出高质量的明文图像;提出的深度学习方法,其训练时间短,相比传统方法训练速度提高了7倍;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能够采用一种图像库训练,而采用另一种图像库进行测试成功;最后,该方法对传输中的噪声和裁剪也有较好的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安全和信息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图像加密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图像往往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因此图像加密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015年蔡提出了基于等模分离(EMD)的图像加密方法,该方法将一个二维矢量分解为两个二维矢量,为图像加密提供了安全的单向活板门函数,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灰度图像加密中。深度学习作为一种特征提取的有效方法也被用于图像加密分析当中,但是目前仅有基于双随机相位编码的加密系统等被深度学习方法攻破,对于加密安全性更高的非对称加密方法如基于等模矢量分解的图像加密方法,深度学习方法的加密分析方法还未有报道。而深度学习网络需要重新设计,以适应新的加密系统的攻击分析方法。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等模矢量分解图像加密分析仍有很大的研究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传统深度学习网络无法攻击分析基于等模矢量分解图像加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全卷积网络的等模矢量分解图像加密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等模矢量分解的加密系统、加密分析的网络模型、网络训练与加密系统分析四部分。
所述的基于等模矢量分解的加密系统包括加密和解密过程,其加密过程具体描述为:待加密图像先经过复数化和域变换,再采用等模矢量分解方法,获得密文和私钥,其加密过程表述为[C, P]=EMD{DT[F(I, M)]}, 其解密过程是加密过程的逆过程,可表述为I=|IDT(C+P)|2, 其中,I为待加密图像,M为范围在[0, 2π]的随机相位板,F(I, M)为复数化,其具体过程可表示为F(I, M)=sqrt(I)×exp(i×M),DT[•]为域变换, EDM{•}为等模矢量分解,IDT[•]为逆域变换,|•|为取模运算,C和P分别表示密文和私钥,密文和私钥每个像素的模分别相等。
所述的加密分析的网络模型是一种新型全卷积网络,属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该网络模型包含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其中输入层为32×32×1的密文图像,输出层为32×32×1的加密分析结果图像;所述的隐藏层总共包含9层网络,前4层为下采样层,其大小依次为16×16×28,8×8×36,4×4×38,2×2×42,前4层与输入层的层间都由下采样块连接,后5层为上采样层,其大小依次为2×2×48,4×4×48,8×8×46,16×16×48,32×32×48,后5层与前4层之间由卷积块连接,后5层的层间由上采样块连接,后5层与输出层之间由卷积块连接;所述的下采样块包括2个连续的卷积块,其卷积核大小为3×3,步长分别为1和2;所述的卷积块包括卷积运算、正则化和激活单元,第一个卷积块的卷积核大小为3×3,第二个卷积块的卷积核核大小为1×1。
所述的网络训练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过程,首先是数据预处理,将待加密图像调整尺寸统一为32×32,像素值归一化到-1和1之间,将选择的训练数据库的图像通过所述的等模矢量分解加密过程得到密文与明文真值对,再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输入到待训练的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得到训练好的网络模型。
所述的加密系统分析是将测试集的任意密文输入到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中,可以得到相应的明文,同时,还可以与相应的明文真值对比,测试所述的新型全卷积网络的加密分析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0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