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2646.3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1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吕召;李平;王强;刘志远;张传键;宋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震宇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10;F24V40/0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王本红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电 蓄能 集成 热源 | ||
1.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包括出水管路(1)、回水管路(2)和控制装置,所述回水管路(2)上依次安装有输配循环泵(3)和第一电子流量计(4),所述输配循环泵(3)和第一电子流量计(4)与控制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路(5)、内制热管路(6)和气水虹吸混合装置(7)、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和电加热元件(10),所述内制热管路(6)一端与回水管路(2)相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路(1)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路(5)位于内制热管路(6)上方,所述进气管路(5)出气口经连接管与气水虹吸混合装置(7)相连通,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所述气水虹吸混合装置设在内制热管路(6)上,所述内制热管路(6)上设有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和电加热元件(10),所述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电加热元件(10)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路(2)和出水管路(1)间设有内循环管路(11),所述内循环管路(11)一端经三通管路与内制热管路(6)和出水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与内制热管路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水管路与内循环管路相连通,所述内制热管路(6)上设有气动能混合泵(22)、第二电子流量计(23)和放水阀门,所述气动能混合泵(22)和第二电子流量计(23)分别安装在内制热管路(6)上,所述气动能混合泵(22)、第二电子流量计(23)和放水阀门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制热管路(6)上设有热循环介质蓄能装置(12),其包括介质膨胀罐(13)和至少一个单元蓄热筒体(14),所述单元蓄热筒体(14)内依次设有进液腔(15)、储热腔(16)和出液腔(17),所述储热腔(16)内设有若干根储热管(18),所述储热腔(16)经油路与介质膨胀罐(13)相连通,所述储热腔(16)与储热管(18)的间隙中填充有蓄热介质(19),所述储热管(18)一端与进液腔(15)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液腔(17)相连通,所述进液腔(15)与内制热管路(6)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出液腔(17)与内制热管路(6)的出液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蓄热筒体(14)为两个以上时,相邻单元蓄热筒体(14)间首尾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15)和出液腔(17)轴心分别设有蓄热介质通道(37),所述蓄热介质通道(37)与储热腔(16)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10)设在所述单元蓄热筒体(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6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路和内制热管路间设有补水箱,所述补水箱(21)经补水管路(24)与内制热管路(6)相连通,所述补水箱(21)上设有液位检测开关,所述补水箱(21)连接水源,所述补水管路(24)上设有控制开关阀(25),所述控制开关阀(25)和液位检测开关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路连接内循环管路的一接口直径小于连接出水管路的一接口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管路与三通管路间设有喇叭形内置管路(38),所述喇叭形内置管路小径端与内循环管路相连接,大径端与三通管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或8或9所述的一种潆射电蓄能集成热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水虹吸混合装置包括膨胀腔(26)、进水管(27)和变径器(28),所述膨胀腔(26)内腔水平设有进水管(27),所述膨胀腔(26)一端与内制热管路(6)密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变径器(28)固定连通,所述膨胀腔(26)与进水管26间形成气体流通腔29,所述膨胀腔(26)的气体流通腔29经连接管与上方的进气管路(5)相连通,所述变径器(28)是由左锥形管(29)、连接管(30)和右锥形管(31)同轴连接而成,所述连接管(30)左端与左锥形管(29)的小径端相连接,右端与右锥形管(31)的小径端相连接,所述右锥形管(31)大径端与膨胀腔(26)相连接,所述左锥形管(29)左端与内循环管路(11)上的三通阀相连通,所述三通阀第三接口与出水管路(1)连通,所述进水管(27)左端插在右锥形管(31)中、且其外周与右锥形管(31)形成气体流通间隙(32),右端与漏斗形变径管(33)小径端固定连通,所述漏斗形变径管(33)大径端与内制热管路(6)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震宇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震宇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264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