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抗静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0542.9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何健;张乐进;黑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兴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33/00;B32B7/12;B32B27/06;B32B37/12;B65D65/40;C08L23/08;C08L23/06;C08J5/18;C09D129/04;C09D167/02;C09D5/24;C09D133/04;C09D5/14 |
代理公司: | 安徽华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1 | 代理人: | 谢建华 |
地址: | 246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抗静电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抗静电薄膜,包括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从上往下方向上依次设有上层薄膜、基层薄膜和下层薄膜,所述基层薄膜的表面涂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的表面设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表面粘合有上层薄膜,所述基层薄膜的底面涂有抗辐射层,所述抗辐射层底面粘合有下层薄膜,本发明通过赋予PE薄膜本体抗菌抗静电性能,具有较为可观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PE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抗静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E薄膜即聚乙烯薄膜,气质通过平挤上吹工艺生产的聚乙烯薄膜,又称未拉伸聚乙烯薄膜。与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与聚氯乙烯薄膜相比,PE薄膜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热封性能与纵横向性能;并且PE薄膜经过电晕处理后还可进行镀铝、印刷,或与其他材料复合,得到性能更佳的薄膜,因此PE薄膜被广泛用作食品、日用品和电子产品等的包装材料,是目前应用作为广泛的塑料包装材料。除此之外,PE薄膜在具有优良的水蒸气与气体阻隔性能,特别适合用作卫生用品包装薄膜。
然而现有的PE薄膜在抗菌抗静电方面有所缺陷,当用PE薄膜包装的产品需要长时间保存时,此时常规的PE薄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本发明研究了一种抗菌抗静电薄膜,用以填充市场的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抗菌抗静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抗静电薄膜,包括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从上往下方向上依次设有上层薄膜、基层薄膜和下层薄膜,所述基层薄膜的表面涂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的表面设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表面粘合有上层薄膜,所述基层薄膜的底面涂有抗辐射层,所述抗辐射层底面粘合有下层薄膜。
其中,所述基层薄膜包括质量百分比为50%-65%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质量百分比为25%-35%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质量百分比为25%-35%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所述上层薄膜包括质量百分比为60%-70%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质量百分比为10%-15%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质量百分比为20%-30%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所述下层薄膜包括质量百分比为65%-75%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质量百分比为10%-2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质量百分比为20%-30%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所述抗静电层由质量百分比为50%-65%的聚乙烯醇、质量百分比为20%-30%的聚对笨二甲酸二乙酯、质量百分比为10%-15%的钛粉和质量百分比为10%-20%的乙醇溶液混合而成。
所述抗菌层由质量百分比为50%-60%的甲基丙烯酸树脂、质量百分比为5%-15%的纳米银和质量百分比为30%-40%的季胺盐类聚合物混合而成。
所述抗辐射层由质量百分比为70%-80%聚乙烯树脂、质量百分比为10%-15%纳米二氧化硅和质量百分比为10%-20%的甘油混合而成。
其中,所述基层薄膜(102)、上层薄膜(101)、下层薄膜(103)的厚度比为2:1:1。
其中,所述粘合剂采用醋酸乙烯树脂与二甲基硅油的混合物制备而成。
一种抗菌抗静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制备薄膜本体,将上层薄膜、基层薄膜和下层薄膜的制造原料分别按质量百分比混合均匀,然后分别送到三组挤膜机中挤出,得到熔膜,分别为上层薄膜、基层薄膜和下层薄膜,待用;
S02:制备抗静电层,向反应釜一依次加入质量百分比为50%-65%的聚乙烯醇、质量百分比为20%-30%的聚对笨二甲酸二乙酯、质量百分比为10%-15%的钛粉和质量百分比为10%-20%的乙醇溶液,搅拌至均匀后制成抗静电涂液,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兴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兴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05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