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6522.2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0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余力;连晓雨;万祥;陈德刚;皮玉梅;宋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震动 反馈 体验 悬浮 面板 结构 | ||
1.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套装在螺钉(a)上的弹性吸能螺钉套(1),所述弹性吸能螺钉套(1)又包括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1a)和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所述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1a)为套管结构,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为垫圈结构,所述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1a)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的内圈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套装在面板boss柱(b)上的弹性吸能boss柱套(2),所述弹性吸能boss柱套(2)又包括弹性吸能柱身套部分(2a)和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2b),所述弹性吸能柱身套部分(2a)为套管结构,所述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2b)为垫圈结构,所述弹性吸能柱身套部分(2a)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2b)的外圈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与对手件(c)之间的第一耐磨自润滑垫片(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2b)与对手件(c)之间的第二耐磨自润滑垫片(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安装在面板boss柱(b)与对手件(c)之间的弹性吸能boss柱垫(5),所述弹性吸能boss柱垫(5)为垫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手件(c)上设有用于定位安装所述弹性吸能boss柱垫(5)的定位安装槽(c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与对手件(c)之间的第一耐磨自润滑垫片(3)。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弹性吸能boss柱垫(5)与面板boss柱(b)之间的第二耐磨自润滑垫片(4)。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自润滑垫片(3)为垫圈结构,所述第一耐磨自润滑垫片(3)的尺寸与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的尺寸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耐磨自润滑垫片(4)也为垫圈结构,所述第二耐磨自润滑垫片(4)的尺寸与所述弹性吸能boss柱垫(5)的尺寸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65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