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三萜的灵芝菌丝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2456.3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振;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颜如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38 | 分类号: | C12N1/38;C12N1/14;C12P19/04;C12P3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510627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灵芝 菌丝 培养基 及其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三萜的灵芝菌丝体培养基,该培养基可以提供灵芝菌丝体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灵芝菌丝的生长,增加灵芝菌丝三萜类物质,还提高对灵芝对金属的耐受性。本发明简单有效,易于操作,可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培养时间,有利于高产三萜的灵芝菌丝体的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一种高产三萜的灵芝菌丝体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Ganoderma lucidum),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具有多种有效成分,如:多糖类、三萜类、蛋白质类、氨基酸多肽类、核苷类、微量成分等,其中灵芝三萜是灵芝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具备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神经衰弱、增强免疫力、降低高血压、延缓衰老等多种作用,且毒性极低。
传统栽培灵芝易受环境、人工种植方式等外在因素影响比较大,且生长周期长,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液体发酵灵芝菌丝体是在适当培养基及培养参数控制下,通入无菌空气于摇瓶或发酵罐,能保证菌丝体质量、数量及多糖含量的增加、且快速产生大量次级代谢产物的一种培养方式,具有产量高、周期短、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灵芝三萜作为灵芝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对灵芝三萜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灵芝中有效成分的寻找和进一步探索新的活性并阐明其药理活性机制,如何通过调整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使灵芝三萜产量增加,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三萜的灵芝菌丝体培养基,该培养基可以提供灵芝菌丝体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灵芝菌丝的生长,提高灵芝多糖的同时,增加了灵芝菌丝体对金属的耐受性。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产三萜的灵芝菌丝体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所述种子培养基为,1L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葡萄糖1-5g,蛋白胨2-5g,酵母粉0.5-8g,磷酸二氢钾0.1-1.0g,七水合硫酸镁0.01-0.25g,维生素B1 0.001-0.05g,余量为水;
所述发酵培养基为,1L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可溶性淀粉10-30g,短梗霉多糖5-15g,N-十二烷基-N甲基-2吡咯烷酮溴化盐0.5-4g,蛋白胨5-10g,酵母粉0.5-8g,磷酸二氢钾0.1-1.0g,七水合硫酸镁0.01-0.5g,维生素B1 0.05-0.1g,血红素肽0.01-0.05g,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种子培养基为,1L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葡萄糖2g,蛋白胨3g,酵母粉1.5g,磷酸二氢钾0.3g,七水合硫酸镁0.15g,维生素B1 0.03g,余量为水;
所述发酵培养基为,1L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可溶性淀粉25g,短梗霉多糖18g,N-十二烷基-N甲基-2吡咯烷酮溴化盐2g,蛋白胨8g,酵母粉5g,磷酸二氢钾0.5g,七水合硫酸镁0.25g,维生素B1 0.03g,血红素肽0.05g,余量为水。
实验发现,以可溶性淀粉和短梗霉多糖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能够提高灵芝菌丝体中灵芝三萜的产量;并且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3-羟基十八碳二烯酸,可与血红素肽产生共同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灵芝三萜的产量,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短梗霉多糖能够显著增加显著灵芝多糖的转化率,并促进灵芝胞外多聚物的积累,提高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同时N-十二烷基-N甲基-2吡咯烷酮溴化盐在培养基中可以降低培养基的黏度,促进氧的传递,防止培养基高黏度导致的菌体生长停止,进一步促成灵芝三萜的合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产三萜和多糖的的灵芝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灵芝菌丝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培养,获得种子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颜如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颜如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24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