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腔浓度梯度提取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9329.8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8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韦建雍 | 申请(专利权)人: | 数坤(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66;G06T7/10;G06T7/13;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乐知新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4 | 代理人: | 刘婧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创新路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浓度梯度 提取 方法 装置 以及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腔浓度梯度提取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获取针对于特定身体部位的特定血管图像;根据所提取的特定血管图像,提取所述特定血管的中心线;根据所确定的中心线,确定所述特定血管的血管横截面图像;根据所确定的血管横截面图像,确定所述特定血管的浓度梯度。由此,通过上述步骤,便可以自动完成浓度梯度的提取,减少了人工测量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实结果存在的误差,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造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腔浓度梯度提取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血管腔浓度梯度是一项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功能性参数,目前由医生凭借自身经验计算血管腔浓度梯度,由于是人为手动操作,将导致血管腔浓度梯度的提取结果与真实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易造成误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腔浓度梯度提取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减少了人工测量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实结果存在的误差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血管腔浓度梯度提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针对于特定身体部位的特定血管图像;根据所提取的特定血管图像,提取所述特定血管的中心线;根据所确定的中心线,确定所述特定血管的血管横截面图像;根据所确定的血管横截面图像,确定所述特定血管的浓度梯度。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针对于特定身体部位的特定血管图像,包括:获取所述指定身体部位的血管造影图像;根据所获取的血管造影图像,获取所述特定血管图像。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获取的血管造影图像,获取所述特定血管图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将所述血管造影图像作为特定三维神经网络分割模型的输入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特定血管图像;利用主动轮廓snake模型对所述血管造影图像中的特定血管进行边缘检测,得到所述特定血管图像。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提取的特定血管图像,提取所述特定血管的中心线,包括:利用骨架算法或者图像缩小算法对所述特定血管图像进行处理,提取所述特定血管的中心线。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确定的中心线,确定所述特定血管的血管横截面图像,包括:将所述中心线按照设定间隔确定多个中心点;根据所确定的多个中心点,获取针对每个所述中心点的法向量;根据所获取的法向量,确定所述特定血管的血管横截面图像。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定血管图像为CT血管造影图像;相应的,所述根据所确定的血管横截面图像,确定所述特定血管的浓度梯度,包括:获取各个所述血管横截面中每个像素点所对应的身体组织密度CT值;计算各个所述血管横截面的平均CT值;根据所计算得到的多个平均CT值,生成所述CT值随所述特定血管直径变化而变化的线性拟合曲线;根据所生成的线性拟合曲线,确定所述特定血管的浓度梯度。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所确定的血管横截面图像,确定所述特定血管的浓度梯度的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CT值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之内;若判定所述CT值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之外,则对所述CT值进行平滑处理,以使所述CT值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之内。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血管腔浓度梯度提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特定血管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于特定身体部位的特定血管图像;血管中心线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提取的特定血管图像,提取所述特定血管的中心线;横截面图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确定的中心线,确定所述特定血管的血管横截面图像;浓度梯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确定的血管横截面图像,确定所述特定血管的浓度梯度。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定血管图像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指定身体部位的血管造影图像;根据所获取的血管造影图像,获取所述特定血管图像。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血管腔浓度梯度提取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数坤(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数坤(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93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降解的纳米纤维口罩
- 下一篇:一种电动控制的粉罐车人孔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