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隔热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53242.1 | 申请日: | 202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5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钟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合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3/10 | 分类号: | C08L63/10;C08L61/32;C08L11/00;C08L23/28;C08L83/04;C08L5/08;C08K13/06;C08K9/12;C08K3/08;C08K3/22;C08K3/26;C08J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隔热 保温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菌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乙烯基酯树脂40-50份、改性三聚氰胺树脂10-15份、橡胶20-35份、有机硅微球10-15份、无机抗菌剂2-5份、阻燃剂5-8份、甲壳素3-7份、消泡剂0.2-0.5份、纳米碳酸钙4-6份、成膜助剂0.5-1.2份、pH调节剂2-4份和助剂3-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隔热保温材料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乙烯基酯树脂40份、改性三聚氰胺树脂10份、橡胶20份、有机硅微球10份、无机抗菌剂2份、阻燃剂5份、甲壳素3份、消泡剂0.2份、纳米碳酸钙4份、成膜助剂0.5份、pH调节剂2份和助剂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隔热保温材料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乙烯基酯树脂50份、改性三聚氰胺树脂15份、橡胶35份、有机硅微球15份、无机抗菌剂份、阻燃剂8份、甲壳素7份、消泡剂0.5份、纳米碳酸钙6份、成膜助剂1.2份、pH调节剂4份和助剂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隔热保温材料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乙烯基酯树脂45份、改性三聚氰胺树脂12份、橡胶27份、有机硅微球13份、无机抗菌剂4份、阻燃剂7份、甲壳素5份、消泡剂0.3份、纳米碳酸钙5份、成膜助剂0.8份、pH调节剂3份和助剂4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抗菌剂为沸石载银、磷酸锆载银或纳米氧化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为氯丁橡胶、氯丁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或氯化聚乙烯橡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抗冻剂和憎水剂,抗冻剂和憎水剂的比例为1: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菌隔热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设计的重量份准备原料,将处理后的原材料按加工顺序进行分类排放;
步骤二:将乙烯基酯树脂和改性三聚氰胺树脂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加热得到原料A,将橡胶通过反应釜加热混合得到原料B,随后将消泡剂分为三份,将两份消泡剂依次添加进原料A和原料B中,随后依次混合搅拌,再将原料A和原料B混合搅拌30min-40min得到原料C,最后将一份消泡剂倒入原料C中进行搅拌;
步骤三:将无机抗菌剂、阻燃剂、甲壳素、纳米碳酸钙和有机硅微球混合后倒入原料C中进行搅拌,并且倒入适量的乳液进行混合,随后倒入成膜助剂和助剂进行高速搅拌得到原料D;
步骤四:将原料D进行微波处理和真空蒸发得到原料E,将原料E进行定量密封储存即可得到成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抗菌隔热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序中搅拌时的温度均处于200℃-240℃,且步骤四中在密封储存之前可喷洒芳烃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合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合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32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