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胆甾相液晶手写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52504.2 | 申请日: | 202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8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夏亮;陆红波;吴飞;沈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宝立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G02F1/1333;G02F1/1334;G02F1/13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晓琳 |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胆甾相 液晶 手写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胆甾相液晶手写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液晶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胆甾相液晶手写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ITO导电层、第一聚合物层、液晶层、第二聚合物层、第二ITO导电层和第二基板。本发明在导电层上附着一层聚合物层,聚合物层的存在,能够对液晶层的厚度进行微调,可以做到在不影响笔迹亮度的同时,尽可能减小液晶层厚度,以减小驱动电压,增加手写板的使用寿命。同时,聚合物层的存在提高了基板与液晶层的粘附性,提高了手写板的整体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胆甾相液晶手写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胆甾相液晶手写板主要由基板、ITO(氧化铟锡)导电层、液晶层组成。ITO层很薄用于接通电源,第一和第二ITO层接通电源形成电容器,可在液晶层形成电场,图1为现有技术中胆甾相液晶手写板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基板、第一ITO导电层、液晶层、第二ITO导电层、第二基板。
液晶层料液层为聚合物稳定胆甾相液晶层,是通过将聚合的单体、引发剂、间隔子和手性剂溶于液晶,混合均匀滴在两层基板之间,然后利用滚筒挤压,利用液晶层料液与基板的亲和性将两层基板粘在一起,图2为挤压液晶层料液的示意图。因此,液晶层的厚度取决于两层基板之间的间距,也就是间隔子的直径。
利用紫外光聚合后就可以形成聚合物稳定胆甾相液晶,常态时,光线可以透过液晶层,被黑色的第二基板吸收,从而显示黑色。当液晶层受到压力时,胆甾相液晶会变成均匀的P态,从而根据螺距(通过添加的手性剂含量进行调节)不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其余的光直接透过液晶层,被黑色的第二基板吸收,从而受到的压力的地方会反射一定波段的光(螺距不同,反射光的波段不同,反射光的颜色就不同)。
目前,控制液晶层厚度的方法只能用间隔子来调节,但是间隔子的直径一般都在几微米左右,是一种极小的微粒,想改变液晶层厚度只能换一种间隔子,且可选种类只有几种,难以微调。另外,液晶层中的聚合物与玻璃基板的粘附力较差,聚合过程的相分离自然发生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使得亮度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胆甾相液晶手写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胆甾相液晶手写板能够实现液晶层厚度的微调,且亮度理想。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胆甾相液晶手写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ITO导电层、第一聚合物层、液晶层、第二聚合物层、第二ITO导电层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聚合物层的材质为柔性聚合物。
优选地,所述柔性聚合物为聚酰胺、聚酰亚胺、酯类或侧基为酯基的烯烃聚合物。
优选地,对所述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聚合物层进行离子刻蚀;所述离子刻蚀的参数包括:所用气体为氧气和氦气,所述氦气的流量为80~100sccm,所述氧气的流量为2~2.5sccm;频率为20~25kHz,电压为15~20kV,时间为60~70s。
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聚合物层的厚度独立地为100nm~1μm。
优选地,所述液晶层由液晶层料液制成,所述液晶层料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合单体8~10份,光引发剂0.5~1.5份,手性剂2~4份,间隔子6~8份,液晶100份。
优选地,所述聚合单体包括RM257,所述光引发剂为BME或Darocur1173,所述手性剂为R6N,所述间隔子为聚苯乙烯纳米颗粒,所述液晶为液晶E7。
优选地,所述间隔子的平均粒径为3~10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胆甾相液晶手写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宝立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宝立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2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