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面框架的组装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0592.2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9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慎辰;朱云龙;周佳妮;石金松;邱思明;郑鹏飞;潘润道;俞凌云;胡敏;张吉平;齐凯;罗一恒;胡世南;张俊杰;张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3/43 | 分类号: | B63B73/43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刘洁瑜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框架 组装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船舶、海工模块装配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平面框架的组装工艺,所述平面框架结构具有主梁框架、次梁结构,且组装时分两阶段进行,首先确定安装线,并在之后定位焊、临时加强支撑与底焊,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主梁和次梁在平台上按零件号摊开,并在平台上画出安装线和外形线;确定主梁的装焊位置,并对其实施定位焊;确定次梁的装焊位置,并对次梁实施定位焊;安装临时加强支撑,并在之后实施焊接,焊接后实现平面框架组装。本发明通过在焊接前加装临时支撑,并在之后拆除支撑,能有效减少结构变形,且本发明的组装工艺装配效率更高、装接质量更好,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海工模块装配领域,具体为一种平面框架的组装工艺。
背景技术
部件生产线的主要优势是将分段中立体分段施工的内容放在平面位置施工作业,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提升。扩大部件装焊作业范围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分段产量,减少分段阶段的装焊工作量,压缩分段建造周期,在质量提高上更有利于保证分段建造精度。所以在现代造船模式中,各类能提前进行的施工内容都是力求前移至部件装焊阶段。
部件装焊作业在船体建造整个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因为部件生产所处生产环节处于零件切割加工和分段建造中间,而船舶建造的绝大部分工时消耗在结构装焊作业,部件装焊作业为船体建造装焊作业的第一道工序,扩大部件装焊范围、提高部件生产效率对后续生产作业起到非常积极的影响,对提高整船施工效率有很大的贡献。平面框架是船舶部件的一部分,现有平面框架在焊接组装后存在焊接质量差,容易开裂,且形变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框架的组装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面框架的组装工艺,所述平面框架结构具有主梁框架、次梁结构,且组装时分两阶段进行,首先确定安装线,并在之后定位焊、临时加强支撑与底焊,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主梁和次梁在平台上按零件号摊开,并在平台上画出安装线和外形线;
S2:确定主梁的装焊位置,并对其实施定位焊;
S3:确定次梁的装焊位置,并对次梁实施定位焊;
S4:安装临时加强支撑,并在之后实施焊接,焊接后实现平面框架组装。
优选的,S4中具体包括:步骤S41:安装临时加强支撑,并实施焊接;步骤S42:焊接完成后形成框架结构,在形成的框架结构上划出中心线、水线;步骤S43:将框架结构翻身,翻身后放置在平台上,并施行封底焊;步骤S44:封底焊后进行矫正,矫正完成后清洁并拆除临时加强支撑。
优选的,S1中平台一般是由水泥基础和型钢、钢板等组成的具有一定水平度的工作台,分为固定式和传送带式两大类。
优选的,步骤S41还包括在安装临时加强支撑后,检查清洁焊道,同时打磨清理焊缝。
优选的,步骤S44具体包括:步骤a:对焊接后分段变形的地方进行矫正;步骤b:划出分段轮廓线,并对轮廓线之外的余量进行切割
优选的,步骤a中矫正具体包括:根据变形位置确定框架结构的矫正位置线,根据矫正位置线进行火焰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700-800℃,对于薄板加热温度控制在680-720℃之间;对经火焰加热后的框架结构进行检查,保证板面基本上无局部增厚现象。
优选的,加热温度控制在700-800℃,使框架部件钢板呈暗樱红色和淡樱红色之间,若钢板呈橘黄微红色,此时已超出800℃以上,就会使材料材质下降,易发脆,而对于薄板加热温度控制低一些,约在680-720℃之间。
优选的,S2中主梁的定位焊、S3中次梁的定位焊与S4中框架焊接均需要在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进行补焊以及打磨,如发现有气孔,需要磨掉2/3后补焊并打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05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