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茶制备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8986.6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6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邱勤勤;邱新华;方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宁清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道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69 | 代理人: | 石佩 |
地址: | 245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茶 制备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茶制备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摊晾;(2)日晒:将摊晾后的鲜茶叶放入室外,接受阳光直射,进行晒青;(3)杀青;(4)冷却;(5)揉捻处理;(6)干燥:将揉捻完成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处理是将茶叶进行两次烘干,第一次烘干温度为135~138℃,第一次烘干时间为13~15min;第二次烘干温度为122~126℃,第二次烘干时间为12~13min;(7)成品。本发明制备出来的绿茶茶色泽光鲜青绿,保留了绿茶原有的风味、香气和口感,还具有菊花的芳香,是一种高品质的绿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业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茶制备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绿茶作为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居全国六大初制茶之首,“高山云雾出好茶”,受地理位置和区域小气候的影响,传统意义的好茶,往往是南方或高海拔茶区种植所得。我国江北茶区,本身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中的次适宜区,由于茶园周边树木偏少,受阳光直接照射,缺少南方茶区“高山云雾”的环境,同时由于传统绿茶加工方法中的第一道工序—杀青,将利于茶香气形成的酶杀死,无法形成乌龙茶等茶叶中多样化香气,造成所产绿茶有着持嫩性低、酚氨比高、苦涩味重、香气单一的缺憾。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绿茶的品质要求从单一的口感转变为滋味和香气并重,花香型优质绿茶不断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茶制备加工工艺,本发明制备出来的绿茶茶色泽光鲜青绿,保留了绿茶原有的风味、香气和口感,还具有菊花的芳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茶制备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摊晾:选择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鲜茶叶进行采摘,洗净后在通风透光下均匀摊放,摊放厚度在2-4cm,摊晾温度16-24度,摊晾时间5-8小时;
(2)日晒:将摊晾后的鲜茶叶放入室外,接受阳光直射,进行晒青;
(3)杀青:在滚筒式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控制温度为175-190℃,杀青时间为3-6min,杀青完成后摊放在摊凉室中;
(4)冷却:将杀青完成的茶叶放入温度为6-10℃的冷藏室中冷藏;
(5)揉捻处理;将茶叶与菊花混合后进行揉捻处理,揉捻处理为先进行一次粗揉,再进行一次中揉;
粗揉时通热风,热风温度为88~93℃,粗揉机主轴转速为32~34r/min,控制茶叶温度处于35~36℃,粗揉时间为20~22min;中揉时控制揉捻机筒体转数22~23r/min,控制茶叶温度为36~38℃,中揉时间15~16min;
(6)干燥:将揉捻完成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处理是将茶叶进行两次烘干,第一次烘干温度为135~138℃,第一次烘干时间为13~15min;第二次烘干温度为122~126℃,第二次烘干时间为12~13min;
(7)成品:将干燥后的茶叶装袋密封,放入温度为4-6℃的冷藏室中冷藏保鲜。
优选地,采用型号为6CR-35揉捻机进行揉捻。
优选地,步骤(3)中,杀青完成后摊放在摊凉室中置放22-25min。
优选地,步骤(4)中,将杀青完成的茶叶放入温度为6-8℃的冷藏室中冷藏18-20min。
优选地,茶叶与菊花按照质量比3:1混合在一起。
优选地,粗揉时热风温度为88~90℃,粗揉机主轴转速为32~33r/min,控制茶叶温度处于35~36℃,粗揉时间为21~22min;中揉时控制揉捻机筒体转数22r/min,控制茶叶温度为37~38℃,中揉时间16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宁清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宁清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8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