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湿材料及其在制备保湿品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3129.7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1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飞;陈立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25 | 分类号: | A61K8/25;A61K8/02;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湿 材料 及其 制备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湿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保湿材料在制备保湿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保湿材料为二氧化硅纳米片,本发明制备的超薄二氧化硅纳米片无色无味,且具有难以干燥的特性,克服了传统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颜色发白的问题,将本发明保湿材料应用于保湿品中克服了现有保湿品中甘油等物质易从面部反吸收水分而造成面部刺痛的问题,本发明二氧化硅片在具有良好保湿性能的同时安全性好对皮肤损伤性极低,因此其对以后保湿品的发展乃至整个日化领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湿材料,还涉及上述保湿材料在制备保湿品中的应用,属于保湿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皮肤的保护意识变得越来越强。而皮肤含水量对皮肤的光滑、圆润乃至自身的精神面貌有着巨大的影响。导致皮肤干燥的因素很多,如肌肤含油量过大,日常饮水不足以及在强日光的照射下导致水分快速流失等。而缺水也是皮肤长皱纹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缺水问题会对我们的皮肤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的保湿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而合成保湿品的原料往往来自两个领域;一方面是天然的植物提取液,但草本植物的提取液往往价格昂贵且产量较少,像人参、龙胆草、红景天等,而且草本植物提取液的保湿性能一般并不突出,往往是伴随着一些化学产品共同使用。另一方面就是人工合成的化学产品,像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丙二醇和甘油等化学产品,它们由于其强大的吸水能力而从众多保湿原料中脱颖而出,多年来一直受到大家的青睐;但是它们在保湿品中的添加量要严格的控制在1%到10%左右,添加量过大的话,容易引起脸部的真皮层缺水,损伤皮肤屏障,造成脸部刺痛发热。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湿材料,该保湿材料安全无毒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保湿材料在制备保湿品方面的应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保湿材料,所述保湿材料为二氧化硅纳米片。
本发明保湿材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7mL浓度为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与1000mL去离子水混合得到碱性溶液;往碱性溶液中依次滴加正硅酸四乙酯和乙酸乙酯,滴加的顺序为先加入10mL正硅酸四乙酯(TEOS-40型或TEOS-32型),再加入10mL乙酸乙酯,且两者加入的间隔不宜过长;常温搅拌反应3h后,离心去除上清液,离心转速为12000r/min,离心时间为1min;将离心后的固体产物进行水洗、醇洗后得到透明状的二氧化硅片,水洗转速为12000r/min,水洗时间为2min;醇洗转速为12000r/min,醇洗时间为15min;水洗去除二氧化硅片表面负载的碱液,二氧化硅片呈白色状,醇洗后变为无色透明状。
上述保湿材料在制备保湿品方面的应用。
其中,所述保湿品包括化妆水类保湿品、精华液类保湿品、面膜类保湿品以及凝露类保湿品。
其中,以100份计,所述化妆水类保湿品由2~4份二氧化硅纳米片,3~6份丁二醇,0.05~0.15份芦芭油,25~40份负离子还原水以及余量为水组成。
其中,以100份计,所述精华液类保湿品由2~25份二氧化硅纳米片,2~25份丁二醇,2~10份烟酰胺,0.1~5份双咪唑烷基脲以及余量为水组成。
其中,以100份计,所述面膜类保湿品中的精华液由5~9份二氧化硅纳米片,0.5~0.9份黄原胶,0.12~0.16份精氨酸,0.5~1份山梨醇,2~5份苏氨酸,2~5份天冬氨酸,2~5份丝氨酸,2~5份已二醇,5~9份丁二醇,2~10份丙二醇以及余量为水组成。
其中,以100份计,所述凝露类保湿品由5~6份二氧化硅片、2~3份甘油辛酸酯、2~3份硬脂醇、1~2份亚麻酸、4~5份戍二醇、2~3份六胜肽、2~3份甘草酸二钾、7~8份丁二醇以及余量为水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3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