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两侧液压油路的截割齿轮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4717.6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3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米中生;刘增民;陈春辉;何伟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8 | 分类号: | F16H57/08;F16H57/029;F16H61/4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侧 液压 油路 齿轮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两侧液压油路的截割齿轮箱,包括:箱体;基座,设于箱体上,基座用于安装截割齿轮箱,基座的两侧均设置有进油孔和回油孔;行星架,设于箱体内的两端;截割齿轮箱上设置有第一进油油路和第一回油油路,第一进油油路的一端与进油孔连接,行星架上设置有连接第一进油油路的另一端的第二进油油路;第一回油油路的一端与回油孔连接,行星架上设置有连接第一回油油路的另一端的第二回油油路;高压油管,与行星架连接,高压油管包括进油腔和回油腔,进油腔与第二进油油路连通,回油腔与第二回油油路连通。本发明的截割齿轮箱能够实现两侧高压油缸的独立控制,高压油管同时具有进油腔和回油腔,精简了结构,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轮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两侧液压油路的截割齿轮箱。
背景技术
掘锚机截割齿轮箱的内置液压油路的主要作用是为截割齿轮箱两侧的液压油缸伸出和承载提供高压支撑,能够为液压油缸提供持续稳定的压力输出。现有掘锚机截割齿轮箱的内置液压油路只有一路高压进回油口,同时向两侧液压油缸供油,该种截割齿轮箱内置液压油路布置方式的不足之处有:
1、不能实现齿轮箱两侧液压油缸的独立控制;
2、油液从主进油口流向两侧液压油缸支路时,易出现油量分配不均匀现象,且单侧液压油缸管路尺寸较主油路尺寸差异较大,易出现堵塞现象,进而影响两侧液压油缸的使用;
3、当两侧的负载端有较大波动时,两侧液压油缸流量分配差异大,会相互干扰产生油液压力冲击,不利于液压系统稳定;
4、两路液压油缸油路由同一主进油口供油,使得内置液压支路的压力损失较大,要求主进油口有较高的供油压力,增大高压危险系数。
因此,亟待提出一种能使截割齿轮箱两侧液压油缸能独立控制的截割齿轮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两侧液压油路的截割齿轮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截割齿轮箱两侧的液压油缸不能独立控制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两侧液压油路的截割齿轮箱,其中,包括:
箱体;
基座,设于所述箱体上,所述基座用于安装截割齿轮箱,所述基座的两侧均设置有进油孔和回油孔;
行星架,设于所述箱体内的两端;所述截割齿轮箱上设置有第一进油油路和第一回油油路,所述第一进油油路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孔连接,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进油油路的另一端的第二进油油路;所述第一回油油路的一端与所述回油孔连接,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回油油路的另一端的第二回油油路;
高压油管,与所述行星架连接,所述高压油管包括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进油腔与所述第二进油油路连通,所述回油腔与所述第二回油油路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油油路包括:
第一油路,与所述进油孔连通,向所述基座的中心且向上延伸;
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一油路连通,向所述基座的中心且向下延伸;
第三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连通,向前且向下延伸;
第四油路,与所述第三油路连通,向所述截割齿轮箱的中心延伸;
第五油路,与所述第四油路连通,向所述行星架延伸。
可选的,所述行星架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以及设于两块腹板之间的若干条立柱,所述第二腹板的末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高压油管的连接孔;
所述第二进油油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47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