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交通场景下基于车路协同的车队一致性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4005.4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8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棣华;靳双;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52;G08G1/0967;G08G1/16;G08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交通 场景 基于 协同 车队 一致性 控制 方法 | ||
1.混合交通场景下基于车路协同的车队一致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网联智能汽车接收快速路上传统人驾车的状态信息;
结合车辆的动力学特征以及混合交通场景下的通信拓扑结构,构建网联智能汽车的纵向控制策略和传统人驾车的轨迹预测模型;
结合车队中车辆的一致性控制目标,构建混合车队误差动力学模型;
获取保证系统稳定的最大时延条件和一致性约束条件;
根据所述保证系统稳定的最大时延条件和一致性约束条件,调整所述网联智能汽车的纵向控制策略;
所述网联智能汽车的纵向控制策略为:
式中:ci,n是车辆n到车辆i的通信连接,kc>0,kc∈Rλc>0,λc∈R和μc>0,μc∈R表示控制增益;
αcn,βcn和γcn分别表示第n辆车对第i辆车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权重;hi,n=zn(t)-zi(t),Δvi,n=vn(t)-vi(t)和Δai,n=an(t)-ai(t)分别表示第n辆车与第i辆车的车间距、速度差和加速度差;
τi,n(t)表示通信时延;f(hi,n(t))是一个非线性函数,具体定义如下:
如果hi,n≤gl,第i辆车的期望速度为0;当gl≤hi,n≤gh时,期望速度随着hi,n的增加而增加;当hi,n≥gh,车辆趋于最大速度vm;
所述传统人驾车的轨迹预测模型为:
式中,kh,λh和μh敏感系数,τi,n(t)表示驾驶员的感知时延;
所述混合车队误差动力学模型为:
kmix≤N,lmix≤N(N-1)
式中,
xmix(t)=[x1T(t) x2T(t) x3T(t)]T,
和
hi,0*是系统稳定时车辆i与头车之间的平衡距离,
其中
以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交通场景下基于车路协同的车队一致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动力学特征为:
式中:Ti和τi分别是第i个跟随车辆的机械惯性系数和时间延迟,ui是车辆的控制输入,zi表示输出,(s)表示相应时域变量(t)的拉普拉斯变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交通场景下基于车路协同的车队一致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队中车辆的一致性控制目标为:
式中:hi0表示车辆i与头车的平衡间距,vi(t)和ai(t)分别表示车辆i的速度和加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交通场景下基于车路协同的车队一致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证系统稳定的最大时延条件和一致性约束条件为:
kmixδH/2-(1-η)Qm<0
lmixδH/2-(1-ξ)Qb<0
其中,P、H、Qm和Qb为常数正定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40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