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桩的充电方法以及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6701.0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9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曾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楚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3 | 分类号: | B60L53/63;B60L53/67;B60L53/31;H02J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熊思远 |
地址: | 52395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充电桩包括储能单元,储能单元用于与电网相连;输入模块用于与电网和储能单元连接;输出模块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相连,输出模块与输入模块相连;控制模块分别与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电连接;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模块检测到输出模块与待充电设备连接,包括:储能单元与输入模块连通并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或电网与输入模块连通并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或电网和储能单元均与输入模块连通并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模块检测到输出模块未与待充电设备连接,且储能单元的电能未满,电网与储能单元连通,并为储能单元充电。本发明能够减轻电网的负担,降低对电网的依赖度。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方法以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节能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领域的电动车产业迅速发展。随着国家对电动车的大力推广,电动车的使用量正在快速地增加,充电桩能够为电动车等的需充电设备充电,市面上对充电桩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现有的充电桩包括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两种,一般都是采用电网经过相应的调压转换处理后,对电动车的电车进行充电,但是仅通过电网充电,对电力系统的负担过大,无法构建多个充电桩,继而无法满足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方法,该充电桩的充电方法能够减轻电力系统的负担,并且能够满足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能够减轻电力系统的负担,满足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充电桩包括储能单元、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储能单元用于与电网相连并获取电能;所述输入模块用于与所述电网的输出端和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相连并为所述待充电设备提供电能,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电连接;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输出模块与待充电设备连接,包括以下充电方式:所述储能单元与所述输入模块连通,并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或者,所述电网与所述输入模块连通,并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或者,所述电网和储能单元均与所述输入模块连通,并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输出模块未与待充电设备连接,且所述储能单元的电能未满,所述电网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连通,并为所述储能单元充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充电桩的控制模块检测到输出模块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此时需要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可选择三种充电模式,第一种是仅通过电网连通输入模块,利用电网对待充电设备充电,第二种是通过电网和储能单元均连通输入模块,利用电网和储能单元同时对待充电设备充电,第三种是仅通过储能单元连通输入模块,利用储能单元对待充电设备充电,在不同的情况下,控制模块能够只能控制输入模块与电网和/或储能单元连通,适应在不同情况下(如用电高峰或停电状态下),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当控制模块检测到输出模块未与待充电设备连接时,电网能够通过小电流为储能单元充电,储能单元充电后能够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无需一直仅通过电网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能够减轻电网的负担,同时能够满足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输出模块与待充电设备连接,还包括:停电状态下,所述储能单元与所述输入模块连通,并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未停电状态下,所述储能单元与所述输入模块连通,并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或者所述电网与所述输入模块连通,并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或者所述电网和储能单元均与所述输入模块连通,并为待充电设备充电。该方案在停电的状态下,利用储能单元为待充电设备充电,能够避免由于停电,电网无法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从而影响待充电设备的使用,而在未停电状态下,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切换对应的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楚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楚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6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