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扣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及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0715.1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1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胡彦庆;曾青;李强广;赵振君;何安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09 | 分类号: | H01M50/609;H01M50/10;H01M10/0525;H01M10/058;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广州誉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2 | 代理人: | 罗娟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高峰社区华荣***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壳体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及壳体。方法包括:在第一极壳外套接密封圈,在密封圈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环形凸台、凹槽,当第一极壳的第一顶盖在上、壳口朝下时,凹槽位于环形凸台的下方,凹槽的槽口开在壳口处;置入锂离子电芯,第二极壳与第一极壳的壳口相对套接,套接至环形凸台位于第二壳壁外,凹槽的部分外露在第二壳壁外;向凹槽灌注定量电解液;套接到凹槽完全进入第一壳壁、第二壳壁之间,密封第一壳壁、第二壳壁之间的间隙为止,将第二壳壁的壳口边缘紧固在密封圈外形成封口,即得扣式锂离子电池。应用该方案避免注液对极耳的拉扯而导致损伤,提高扣式电池的注液操作的便利性,实现注液量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及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小体积的锂离子扣式二次可充电电池(简称扣式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扣式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智能穿戴产品,比如耳机等。提高扣式电池的容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目前的扣式锂离子电池的第一极壳、第二极壳分别采用不锈钢钢壳,在相互扣合的第一极壳、第二极壳内密封有锂离子电芯。本发明人在进行本发明的研究中发现,由于第一极壳、第二极壳的体积受限,目前扣式锂离子电池注液主要采用开口浸泡方式,即在第一极壳上完成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与第二极壳、第一极壳分别焊接后,保持第二极壳、第一极壳分离,在分离的开口上浸入电解液。本发明发现在进行注液操作时,容易由于拉扯极耳而导致折断,导致电池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避免注液对极耳的拉扯而导致损伤,有利于提高扣式电池的注液操作的便利性,实现注液量一致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避免注液对极耳的拉扯而导致损伤,有利于提高扣式电池的注液操作的便利性,实现注液量一致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壳体,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避免注液对极耳的拉扯而导致损伤,有利于提高扣式电池的注液操作的便利性,实现注液量一致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极壳外套接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壳壁的外壁、壳口的端面紧密相贴,在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一凸起的环形凸台、向内凹进的凹槽,当所述第一极壳的第一顶盖在上、壳口朝下时,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环形凸台的下方,所述凹槽的槽口开在所述第一极壳的壳口处,并在最下方的壳口端为向下贯通的开放式槽口;
在所述第一极壳内置入锂离子电芯,使所述锂离子电芯的两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极壳、第二极壳电连接;
所述第二极壳与所述第一极壳的壳口相对套接,套接至使所述环形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壳壁外,且所述凹槽的部分外露在所述第二壳壁外,暂停套接;
向所述凹槽灌注定量电解液,所述电解液沿所述凹槽流入所述第一极壳、第二极壳之间的腔室,注液完成;
所述第一极壳、第二极壳进一步套接,直到所述凹槽完全进入所述第一壳壁、第二壳壁之间,所述环形凸台压紧在所述第一壳壁、第二壳壁之间密封所述第一壳壁、第二壳壁之间的间隙为止,将所述第二壳壁的壳口边缘紧固在所述密封圈外形成封口,即得扣式锂离子电池。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壳体,包括:
第一极壳,包括第一顶盖、第一壳壁,所述第一壳壁围绕所述第一顶盖的边沿,与所述第一顶盖相垂直,位于所述第一顶盖的一面,形成轴向的一端为壳口另一端为第一顶盖的一体化结构的半封闭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0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车辆
- 下一篇:混凝土切割机及用于混泥土切割机的滑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