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云计算的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0127.8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4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袁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野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河南大象律师事务所 41129 | 代理人: | 尹周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 移动 网络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云计算的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包括信号采样模块、选频调节模块,所述信号采样模块对基于云计算的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中通讯基站节点信号采样,信号采样模块连接选频调节模块,选频调节模块运用电容C4为去耦电容,降低信号噪声比,然后运用电感L1发生信号谐振,使并联电阻R6两端电压升高,然后运用运放器AR2缓冲信号,二路运用电容C5‑电容C7组成选频电路筛选出单一频率信号,也即是运用电容C5、电容C6抑制异常频率,从而实现筛选信号频率的作用,最后两路信号经可变电阻RW2分压后输入运放器AR1同相输入端内,保证信号振幅与源信号的一致性,实现对运放器AR4输出信号微调作用,系统终端接收信号能够及时调节信号频率,避免串扰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云计算的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各地对于5G技术的研发热度很高,国内外各主流标准化机构都已经认识到现阶段5G技术发展的迫切性,随着从4G到5G的发展,用户需求不断提高,室内外数据业务大幅度拓展,载波频率也将大幅度提升,在载波频率提升的基础上,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基于云计算进行用户资源的管理,大大提升了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的效率,然而也标志着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数据传输要求更高,数据传输的效率越高越容易出现相邻频带之间的串扰现象,大大降低基于云计算的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推广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云计算的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能够对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中通讯基站节点信号采样校准,转换为基于云计算的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终端的参考信号。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基于云计算的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包括信号采样模块、选频调节模块,所述信号采样模块对基于云计算的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中通讯基站节点信号采样,信号采样模块连接选频调节模块,选频调节模块输出信号经信号发射器E1发送至基于云计算的5G移动网络检测系统终端;
所述选频调节模块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接电阻R5的一端和可调电阻RW1的一端,可调电阻RW1的滑动端接可调电阻RW1的另一端和信号采样模块输出端口以及电阻R8、电容C5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7、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电阻R7、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阻R4、电容C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5V,电容C4的另一端接电阻R6、电感L1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6的另一端接电感L1的另一端、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和可变电阻RW2的一端,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13的一端,运放器AR2的输出端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和MOS管Q4的漏极,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阻R9、电阻R10、电容C7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电阻R11、电容C6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可变电阻RW2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阻R12、电阻R16、电阻R15、电阻R14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以及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和运放器AR3的反相输入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阻R14、电容C8的另一端和运放器AR1的输出端、运放器AR3的同相输入端和MOS管Q4的栅极,运放器AR3的输出端接运放器AR4的同相输入端,运放器AR4的反相输入端接MOS管Q4的源极,运放器AR4的输出端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接信号发射器E1。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野,未经袁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01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