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衍射光束测量圆筒形件内壁表面形貌的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4790.5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6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鹭;刘丽贤;赵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胡文莉 |
地址: | 62101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衍射 光束 测量 圆筒 内壁 表面 形貌 装置 方法 | ||
1.基于无衍射光束测量圆筒形件内壁表面形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无衍射光束生成模块、分束光路模块、干涉光产生模块、光电探测与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的无衍射光束生成模块包括激光器(1)、准直扩束器(2)、圆锥透镜(3);准直扩束器(2)、圆锥透镜(3)依次安装在激光器(1)的光路上;激光器(1)发出波长为λ的单波长激光,由准直扩束器(2)准直扩束,再经圆锥透镜(3)产生无衍射光束;
所述的分束光路模块包括分束镜(6),分束镜(6)位于圆锥透镜(3)的光路上,分束镜(6)将圆锥透镜(3)射出的光路分成两束光路,均射到干涉光产生模块;
所述的干涉光产生模块包括反射镜(5)、圆锥反射镜(10)、被测工件(7);分束镜(6)的第一束光路为反射光路,第一束光路上设有圆锥反射透镜(10),被测工件(7)设在圆锥反射透镜(10)的反射光路上,被测工件(7)与圆锥反射透镜(10)同轴安装;被测工件(7)漫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依次经过圆锥反射透镜(10)、分束镜(6);分束镜(6)分出的第二束光路为透射光路,第二束光路上设有反射镜(5),反射镜(5)反射回的光路经过分束镜(6)再反射后的光路上设有光电探测与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的光电探测与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光电探测器(4)、信号处理系统;光电探测器(4)位于分束镜(6)反射和透射的光路上;光电探测器(4)接收干涉图样信息,信号处理系统将干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经滤波、放大和隔直之后输出,供进一步采集、分析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衍射光束测量圆筒形件内壁表面形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器(1)发出的光路为水平;分束镜(6)与反射镜(5)的夹角为45°,分束镜(6)平面的法向与圆锥反射透镜(10)的轴线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衍射光束测量圆筒形件内壁表面形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被测工件(7)与圆锥反射透镜(10)同轴设置的校准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衍射光束测量圆筒形件内壁表面形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准装置,包括CCD图像传感器(9),所述的圆锥反射镜(10)为圆台形状结构,圆锥反射镜(10)的顶面为光线射入面,CCD图像传感器(9)设在圆锥反射镜(10)底面射出光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衍射光束测量圆筒形件内壁表面形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准装置,包括铅垂线和倾角仪(8);用铅垂线作参照将由分束镜(6)入射圆锥反射镜(10)的光线调至竖直,倾角仪(8)设在被测工件(7)上,被测工件(7)上放置一个圆环形的标靶。
6.基于无衍射光束测量圆筒形件内壁表面形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无衍射光束测量圆筒形件内壁表面形貌的装置,包括以下过程:
激光器(1)发出单波长激光由准直扩束器(2)准直扩束,再经圆锥透镜(3)生成无衍射光束,生成的无衍射光束被放于圆筒内的分束镜(6)分成两束,第一束光路被反射到底部的圆锥反射透镜(10),经圆锥反射透镜(10)再反射至被测工件(7)内壁;第二束光路射向反射镜(5);被测工件(7)内壁由于漫反射光线会沿原路返回,反射回来的光线经圆锥反射透镜(10)反射回分束镜(6)上与反射镜(5)反射回来的光线在光电探测器(4)上形成光程差进而产生干涉现象,在光电探测器(4)接收之后,再通过信号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由于被测工件(7)内壁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光滑,存在凹凸不平的起伏,使光程差发生改变,导致干涉图样发生弯曲变形,则可通过弯曲量计算得到被测工件(7)表面形貌的起伏程度,进而表征内壁表面的光整程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无衍射光束测量圆筒形件内壁表面形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测工件(7)与圆锥反射透镜(10)同轴设置的校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479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