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规则钢箱体吊装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62720.8 | 申请日: | 202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7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于利民;马辰飞;柳晓林;杜印升;王志远;张金进;夏丙;宫庆波;刘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湾吊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3/08 | 分类号: | B66C13/08;B66C13/18;B66C13/48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胡莹 | 
| 地址: | 255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不规则 箱体 吊装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吊装施工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规则钢箱体吊装施工方法,利用BIM技术,依照三维模型进行吊装仿真设计,能得到钢箱体和主、辅起重机在吊装施工中的全过程变化,并准确设计出钢箱体垂直立式姿态和就位姿态下的吊装点位置,同时利用BIM技术通过理论模拟实际,在软件里提前进行虚拟吊装,分两次姿态转换(水平卧式姿态变为垂直立式姿态、垂直立式姿态变为就位姿态),使不规则钢箱体完成空间上不为平面的两个方向的倾斜,因此,缩短了建设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而且能够降低安全风险;同时采用的主起重机仅需一个,进一步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所需作业空间减少,即降低了吊装施工过程中对作业空间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规则钢箱体吊装施工方法,属于吊装施工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所谓不规则钢箱体是指钢箱体并非一致对称结构,在空间中没有对称轴,在不规则钢箱体的实际吊装施工中因其重心难以准确确定,吊点结构样式无法准确把控,空间关系复杂,因此吊装难度大。
国内通常情况下对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不规则结构钢箱体吊装主要采用试错法进行吊装。通过反复的试验和一些强制措施将结构钢箱体安装就位。面对大型不规则结构钢箱体的吊装施工时,多数采用双机(或多机)进行主吊,通过多机配合规避了重心难以确定的问题。但这种常规施工中存在着施工工期较长、安全风险不可把控、施工成本高、作业空间大等缺陷。
国外则利用液压油缸调节吊索具长度来进行施工,利用油缸的伸缩对负载情况下的索具进行长度调节。但因国内各项技术不成熟(包含密封圈材料、结构加工技术、应力分析等),这种采用液压油缸进行吊装施工的方式目前在国内还无法安全实现,因此国外这种吊装施工技术垄断明显,目前存在使用成本巨大的缺陷。
因此,研发一种能够保证不规则结构钢箱体在吊装过程中,效率高、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的吊装施工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可降低安全风险的不规则钢箱体吊装施工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不规则钢箱体吊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利用BIM技术,依照钢箱体、主起重机、辅起重机、吊索具的三维模型进行吊装仿真设计,得到钢箱体和主、辅起重机在吊装施工中的全过程变化(包括钢箱体的姿态变化、位置变换和主、辅起重机的位置变换)以及钢箱体在垂直立式姿态和就位姿态下准确的吊装点位置;
②标记主、辅起重机站位以及钢箱体摆放位置:
在吊装施工的地面上,依照BIM技术三维模型中主、辅起重机二者的回转中心到地面的放样尺寸及位置,预先将主、辅起重机的回转中心位置做好标记(实际可用石灰粉做标记);
③标记钢箱体摆放位置:
在吊装场地上,依照BIM技术钢箱体三维模型中运输状态下的下表面四个角点及重心到地面的放样尺寸及位置,预先将钢箱体运输状态下的下表面四个角点及重心放样点做好标记(实际可用石灰粉做标记);
③主、辅起重机和钢箱体到达各自对应的标记位置;
④采用两次吊装的方式使不规则钢箱体到达就位姿态,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次姿态转换:采用辅起重机递送主起重机起升,将钢箱体由运输的水平卧式姿态变为垂直立式姿态;
重置吊装点:将钢箱体放置在地面上,将主、辅起重机的吊索具与钢箱体脱离(即:解除吊索具受力),改变主、辅起重机的吊装点位置,将主、辅起重机的吊索具连接到就位姿态下钢箱体吊装点的位置处;
第二次姿态转换:采用辅起重机递送主起重机起升,将钢箱体由垂直立式姿态变为立式倾斜状态即就位姿态,到达就位姿态后,钢箱体的重量由主起重机全部承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湾吊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海湾吊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27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